第 84 章 (第7/16頁)
江南知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衆人怔怔看着這玄之
又玄的場面,也不知是誰先喊了一句“二三子勿要擔心,有仙人會助我大秦糧食無損”,軍營裏的氣氛迅速火熱了起來。
李信上前撿起火鳥的碎片看了看,全是精鐵所制,無半分生命跡象,卻能飛行能說話
他暗忖着,以九公子如此之神通廣大,究竟會以什麼法子,來助秦國遍佈各地的農田躲過暴雨之劫呢?
確實正如他所料,這場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之下,秦國數條河流皆已水滿漲堤。
關中一帶雖有鄭國渠分壓泄洪,不至發生水淹農田民居之慘狀,但近一年新得的韓魏兩國故地,尤其緊鄰黃河的魏國一帶,眼看就快承載不住洪峯壓力,數百萬百姓危矣!
說起來,當年列國之中率先興修水利溝渠的,正是魏國,先有西門豹在鄴城治水,又有魏惠王在一百多年前,修建了連通黃河、濟水、淮河、泗水等各地水道的鴻溝,按理說,魏國不該成爲水患重災區。(2)
可溝渠修好了,亦並非一勞永逸之事,一則,數年間漲水之時,會有源源巨量泥沙堆積,需時常清理;二則,河渠之堤壩,或有蟻潰或有損壞,亦需時常派人在天氣晴好之時及時修復。
但沉迷美色的魏國先王和耽於丹藥的魏王,皆認爲這般爲些於國無用之溝渠耗時耗力,着實不值當,便一連數十年不派人前去清理修復。
秦國早已意識到此二舊地之隱患,派出水工令鄭國前去掏挖河道,但鄭國帶着工匠在韓國忙活了一年,所修復清理之河渠,亦不過十之三四,根本無暇顧及魏國新得之地——也正因如此,此番韓國水患較魏國要輕緩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