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 章 (第1/11頁)
江南知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哪知到了黃昏時分,楚王改田地壟間距的詔令尚未頒發下去,項燕便已聞風進宮來勸諫。
楚王雖猜出定是那彙報的官員泄露的風聲、且發誓回頭定要砍了對方,但他仍在聽聞侍衛通稟項燕求見時,第一時間揮袖命樂師舞姬全退下,又端起一副溫和笑臉急忙下殿迎了上去,着實是給足了對方面子。
楚王的態度轉變,自然是有緣由的:他深深意識到,楚國真正能打勝仗的將領,唯有項燕這老頭子;來日與秦國決戰之時,楚國之存亡、王族之榮辱,全繫於項燕一將之身。
原本,上回昭讓提出攻趙圍秦之策,在昭氏與景氏的鼎力支持下,他派出對方爲主將、聯合燕齊兩國伐趙之時,是一心以爲,昭讓定然繼承了其先祖昭陽之將才的。
若能如此,他往後何須再忍受項燕那老匹夫的絮叨?試問天下哪個君王,喜歡臣子整日在自己耳旁唸叨居安思危之言?
所以當時的他,果斷翻臉將項燕禁足三月,滿心歡喜地等待昭讓大勝歸來。
哪知,燕齊兩國君王貪心不足,竟想與他瓜分趙地,而昭讓奉命與燕齊兩軍交戰之時,又屢屢指揮不當,導致楚軍陷入膠着之勢,遲遲不能一舉滅掉燕齊之軍獨吞趙地。
正因如此,秦國纔會趁着三家互毆而入,不費吹灰之力從聯軍手上奪走趙地,讓楚國喪失腹背夾擊秦國之優勢。至少,楚王是堅定這麼認爲的。
不過,宗室最爲顯赫的屈景昭三族亦非鐵板一塊——百年前,若敖氏一族獨攬楚國高官之銜,按理說,已坐擁人臣之顯赫,族中子弟該同心協力共守家族榮耀,但實際上,當年鬥越椒暗中聯手蒍賈,誣陷上一任令尹鬥般叛亂而趁機坐上令尹之位同族之人尚如此傾軋,更何況三族乎?
此番,楚軍損失兵卒數萬人、耗費糧草上百萬石,最後昭讓卻被秦軍嚇得無功而返,當初大力支持昭讓率軍攻趙的景氏,更惱羞成怒屢屢上奏勸楚王懲罰昭讓——因爲,那些糧草有三分之一來自他們的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