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活在世上,有哪一日不要喫飯,有哪一處不要用鐵呢?
不說旁的,就是每日切菜砍柴,用的也都是鐵製的器具,可臨城縣雖然就在彬山鐵礦邊上,但卻偏偏就沒有幾樣鐵器,這能怪臨城縣的日子富裕不起來嗎?
鐵器受到嚴格管制是有緣由的,幾十年前,倭寇鬧得非常厲害,在東南一帶大掠,倭寇尤其缺鐵,而朝廷能容忍他們搶掠沿岸百姓,但卻不能容忍他們搶走鐵器,再製成箭頭射向官兵的胸膛。所以東南一帶對鐵器的監視一度非常嚴格,臨城縣城裏還好,村裏竟是連一口厚鐵鍋都是極珍貴的財產,有一口厚鍋的人家,娶媳婦頭都抬得高些。也因此臨城縣的農戶多數都喫蒸菜——要炒菜,非得有鐵鍋不可,還要有油,日子哪裏就富裕到那個程度了。
現在不太聽聞倭寇的事情了,但老規矩卻遺留了下來,邊民連打魚都要揹着人,還要給官兵交孝敬,很難養活自己,陸續做了流民,或者把心一橫投靠海寇,海邊那幾個縣人越來越少,臨城縣這裏的日子,若是一年風調雨順還勉強過得去,接連災上兩年,不做流民就要餓死人了。
也是因此,農戶對鐵器的渴望雖然是天生,但價格敏感度也是極高,可買可不買的,不買,不易保存容易被偷的,不買,買活軍帶來的鐵製脫粒機雖然好用,但按農戶心裏的想法,如果族長不下死命令,這筆錢也是湊不起來的。莊戶人家,有些積蓄不容易,不說錢,就是拿穀子去換,也是捨不得,未來的變數太多,寧可將來多喫苦,多冒險,多擔心,他們也要先守住眼前的利益。
但今年事情有一些不同,買活軍不給錢,給籌子,活肯定是要做的,因爲有飯喫,而且買活軍的飯一向好喫。但籌子有沒有囤積的必要呢?籌子留多久,要看買活軍在臨城縣能支持多久,可再怎麼說,買活軍也是個女匪首領着的賊軍亂兵,怎麼看也長久不了,就是最保守的人家也覺得,籌子沒必要多留,還是儘快換成鐵器爲好。若是有布,那就更好了,布能當錢用,而且也可以穿。
不管松江那邊的棉布產量多少,運不過來全是白搭,商路一年比一年不好走,棉布在臨城縣也就越來越貴,也是江南還算富庶,莊戶人家一家子才能都做一身衣服,若是在西北,那裏蚊蟲少些,聽縣裏從前的教諭說,西北農戶出門做活,男女都是赤條條的,穿着兜襠,進城了,一家人出一個,湊一身外出的衣服。
這樣的話聽着不太可信,和鄉野故事似的,但便宜的鐵器聽起來就更不可信了,乘着天氣還沒有大冷,家裏的女人穿上最厚實的衣服,和男人一起往縣城裏去,雖然就在城外三四里路,但她上次進城還是四五年前。
臨城縣的街面沒什麼變化,若說有什麼,那便是縣城裏的男丁頭髮都不長,說是夏天太熱了,買活軍讓他們都剃青頭,這般少長蝨子,就是女孩子,好些頭髮也只夠在腦後扎個小揪揪,這還有女孩子的樣子麼?還有好些只穿着一條褲子便在街上亂走,她們下田做活也不過就是如此罷了。
葛愛娣和相公說,“怕不是來年我們也要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