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徐大發很高興,和她絮絮說着自己爲何不放辣椒,“我們在臨城縣的時候,冬日氣候寒溼,放點辣椒驅寒是好的。可在羊城港,非常容易上火,再喫辣整個人都不舒服……不兩三年,我們的口味也慢慢地改過來了……”
葛謝恩對父親,便沒有這麼耐心,葛愛娣看陳福順住了筷子,恭敬聽徐大發講話,更是滿意,動手扭下了叫花雞的一隻大腿,放到陳福順碗裏,又將她誇獎了好幾句:陳福順的確是不容易的,在徐家的小輩中,最上進的就屬她了。她的條件雖然相對是最差的,但發展得要比大多數表親都好。
葛愛娣自己沒有孃家親眷,她和徐大發走出村子之後,也願意提攜徐大發的親戚進城幹活,一來二去,徐大發好幾個兄弟姐妹,都在城裏落腳了,雖然不能遷來羊城港,但或者是在臨城縣經營小本買賣,或者是到處去搞建築隊、去修路,生活條件比起以前,改善了太多太多。
也就是陳福順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又很安於現狀,跟着徐大發出外闖蕩了幾年,把老家的房子修起來了,就覺得在外處處都是侷促不安,還不如在家做點農活,雖然清苦,但勝在安心,就這樣竟寧可回村子裏住,只是農閒時在家附近攬活,不願再離家進城闖蕩了。
上一代人的努力,改變的其實多數是下一輩人的命運,其餘進城紮根的表親,他們的孩子,至少自小都知道要供着好好讀書,像葛謝恩這樣,從小到大連家務都不太要幹,只需要專心讀書的都有,農村孩子從小幫着幹活的日子,對他們來說已經是難以想象的傳說了。
而且,城裏的學校,怎麼也比村裏的掃盲班質量要高,讀書上只要肯下苦工,多少都能讀一些進去。這樣從小,陳福順姐弟的成績就是最提不起來的,家裏也沒有什麼要求,都默認了他們是隨了父母,都不會讀書,一輩子在土裏討食的命。
誰知道,歹竹出好筍,陳福順的小弟年紀還小,看不出什麼。陳福順這姑娘,看着不聲不響卻很能幹,她讀書上的確是耽誤了的,只能說是粗通文理。但種田上卻有才幹,人也比較會來事,在村裏立了女戶,被當成典型,還做了田師傅,在種田上,是有成就的,前後兩次來羊城港,都是爲了田師傅的考試——田師傅分爲好幾種,第一種,是不需要什麼考試認證的,只需要縣裏下來的師傅認可,算你是本村比較會種田的,大家都客氣地也叫做師傅,平時在鄉里也有威望,處處都被人高看一等,鎮裏村裏有什麼種植任務,也會調派你去學習、討論,但一般來說,僅限在本村、本鎮,也沒有什麼額外的報酬。
第二種,這就是有職位的田師傅了,平時就算不種田,也有一筆津貼,是按月發放的,如果被調派去別村,甚至是異地教人種田,那每次都還有額外的報酬,差旅費、誤工費等等,去遠了還有危險津貼,加在一起,收入並不低,甚至比一般的吏目還要豐厚。
如果工作表現特佳,還有文章發表,那麼,甚至有進入農學院的希望,到這裏也就算是徹底跳過龍門了,雖然還是和田地打交道,但身份已經是吏目。也算是一些讀書上沒有天分的農人,一條上進的途徑罷。
不過,做這種田師傅也是要通過考試的,和招考吏目的考試比,要求要低一些,只要求具備初級語言水平,能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即可。並不要求文采,甚至寫白字都是可以的,考試內容主要集中在各種農作物種植的注意事項上,除了筆試之外,還有門類繁多的實踐考試,也並不強求要一次性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