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什麼?讓謝恩竟去投考新聞系, 甚至……”
葛愛娣瞥了周圍一眼,壓低了聲音,“甚至還設法去拜天一君子爲師?桂華, 你這……你這倒讓我不知怎麼說了!”
她有點啼笑皆非的味道, 顯然認爲, 張桂華的提議太過荒唐, 甚至連談都沒法談了——她們兩人之所以成爲朋友, 就是因爲相似的出身,很多時候, 在大部分事情上的考量, 擁有天然的默契,可以互相理解。
而讓葛謝恩去投考新聞系,鼓勵她這種批評的態度,甚至還要走關係, 去給她拜頂級大人物爲師——這種思路, 很顯然超出了她們彼此默認具備的一些共識:社會上不是沒有一些喜歡鍼砭時弊的批評者, 發文指着六姐鼻子罵的文人, 也有得是,天一君子就是一個, 但這條路是那麼好走的嗎?這條路好像天然就不該在她們這種人家的選擇中吧!?都是上數三代沒一個讀書人的貧農出身, 和同村人比,算是精明能幹也有膽色的, 抓住機會, 改變命運,考上了吏目,同樣也受限於底蘊,很難再往上走。葛愛娣和張桂華, 除了職位有差別外,處境其實是很相似的。葛愛娣是村婦,張桂華——從前是走街串巷的道婆收下的徒弟,所以她特別能言善道,也懂得察言觀色。
她們並不自卑,反而是自信且滿足的,但這種滿足自然建立在較低的預期上,能夠自食其力、小富即安,過上喫喝不愁,穿着體面,不用擔心明天、明年甚至是十年後的世道,這樣的日子已經是滿足至極了,要說她們指望自己,或者指望自己的子女能建功立業,把名字寫上史書,成爲海內外知名的大人物,那真是沒有這樣的念頭。
葛愛娣對孩子的願望,就是他們能得到自己沒有得到的,充沛的培養,不至於說浪費了自己的天資,在將來要把大量時間花在補基礎上,成年之後,能擁有一份相對輕鬆體面的工作,比如做個工匠,過上數十年,成了大師傅,或者做了教師,將來能做到校長……在她看來就已經是夠好的了。要說,讓葛謝恩進報刊工作,甚至是和天一君子一樣,成爲無形間某種輿論的領袖,她真是不敢去想,也真不覺得葛謝恩有這樣的天分。
“那寫文章,哪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和我們寫的公文,完全是兩碼事!公文,那講的是簡明扼要,大白話。寫報刊上的文章,那需要的是文采!都是天資極高,又自小受名師教導的秀才,纔有這樣的本領。你看如今比較出名的那幾個採風使,說起來,哪個不是舊學出身,書香世代?”
葛謝恩本人不但沒有文科上的特才,而且也錯過了這種打基礎的年紀,這已不是父母的重視和生活環境的改善,能彌補的差距了。葛愛娣竭盡全力,能給兒女提供的,也就是全職上學,不出去兼職(對這個決定她還有點後悔,她認爲葛謝恩的幼稚就來自這裏)。
再一個,就是考試成績比較差的科目,讓她去上補習班,要說額外的文學上的志趣培養,那真是沒有的,別說當時,就是現在,她都沒有這個概念,就算想培養,好像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拿着文章讓她照做都不知道該怎麼學呢!就像是剛下樹的猴子,走起路來,猶猶豫豫的,每一步都踏得‘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