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確實是一種比較新的思想,大家的觀念也是需要轉變的,買地這裏沒有敏朝那種濃郁的孝順氛圍,他們講的是另一種道理:買地凡事是講究公平的,既然他們對父母的要求很低,只是提倡父母把孩子養到能斷奶的歲數,甚至還會因此給點物資,讓喂的奶不至於白白虧本。
接下來若是不想要,把孩子舍給孤兒院都行——相對應的,買地對子女的要求也很低,老人老了以後,只要還能動,官府都不強硬要求子女贍養,真的自己完全糊塗,起不來牀了,那給口吃的也行,或者花點小錢,舍到養老院去,任其自生自滅,官府也是允許的,至於街坊會不會議論指點,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養老院、孤兒院的環境,就擺在那裏,大家都可以去看的,只能說進了這兩院,不過是比去礦山要好些罷了,小孩還好,夭折率高點之外,要長大還是不難的,只是受到什麼培養,學到多少技能,是不是隻能去做粗活,這些區別而已。
老人就不一樣了,家人陪護得好,能活個五七年的,進了養老院幾個月就沒有的都有,裏面的幹事也談不上虐待,只是近乎於不聞不問:飯是有給的,爲了消化好,給的還都是米粥,但要說餵食,幫着翻身擦身,那就想太多了,自己喫不了,那就是慢慢餓死,天氣寒暑,也不會及時爲他們添減衣物,至於說有病了請醫生、好好護理……更是天方夜譚,一個幹事管四十人,每天光發飯、送洗衣物什麼的都忙不過來了,發燒兩天內能抽時間送去醫院,都算是很有心了!
可以說,養老院就是給一塊活人墓地,進去以後慢慢地等死罷了,只是比把老人拋棄在荒野要稍微好一些。真正心甘情願住進去的,多數都是實在沒有別的依靠的老人,這地方有一點倒的確是好的——那些孤老,就算出不起錢,養老院也給收進來。
至於說有孩子的老人,住進來之後,孩子不給錢的,養老院也不趕人,依舊收容着,至於說子女會不會被扣分,那他們也不管。只是每個月張榜公佈欠費名單而已——倒真有一些即將被提拔的吏目或者工匠,被有心人打探到欠繳養老費用,告發上去,被取消資格的。
但話又說回來了,這樣的人其實還是很好的,畢竟提拔也是好事,都是有能力的人才有這樣的機會,而只要自己有點本事,父母又還算是盡心把自己拉扯大,孩子多數也會選擇在家養老,不太會把老人送去養老院等死的。
有能力的家庭,是這樣想的,沒能力的家庭,如果孩子又多,那就不一樣了,沒有了官府對孝道的強硬要求,老人想要子女們都伸手照顧拉拔,又不至於爭吵不休,想來想去,最好的做法還真是拿着手裏的那點積蓄,誰也不給,就盼着孩子們看在錢的份上,對自己殷勤一點。
當然,這樣想就等於完全將親情利益化了,這也是很多‘舊倫理派’,對於官府的導向很不滿的點,好像人和人之前完全沒有一點兒溫情——大家不是不承認這樣的事實,而是認爲官府都如此導向的話,民間只會更加變本加厲,到時候,人人一雙眼睛都只看得到利益,社會風氣再別說溫厚,而是要越發畸零僻怪,凝聚力完全下降,成爲一盤散沙了!
?‘新倫理黨’,對這種論調是不屑一顧的,他們是抱着道統作爲自己的圭臬,又到處拿‘社會關係適應生產力’、‘實事求是’這些邏輯來解析一切,說得也是很白:買地這樣的分家規矩持續下去,包括城市的規模也一再擴大的話,遲早婚後大小家分居將是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