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暮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因爲從小生活的山村深受封建迷信荼毒,他年少時遭遇過不少迷信帶來的傷害,所以一直對怪力亂神之說厭惡至極。
爲了擺脫那樣愚昧無知的環境,他拼命努力考上大學,從此逃離了那片窮鄉僻壤。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從小對命運和鬼神之說深惡痛絕的人,長大後卻在生活連番遭遇變故的絕望中一步步相信了宿命的存在,爲尋找一盞“神燈”的下落而如瘋如癡。
故事的最後,白夜聆寫了這樣一句話:
“神明是絕望的產物,但凡還有一絲人力能夠挽回的可能,神龕便理當長久蒙塵。”
這個故事宋野城已經看過了很多遍,如今再次重溫了一遍後,他終於轉頭拿過一旁的劇本翻看了起來。
短篇小說改編的劇本通常都會有比較大的改動,除了情節需要豐富之外,原文中很多概括性的敘述和心理活動都要轉化爲更直觀的動作語言神態才能在鏡頭中展現出來。
更重要的是,《塵埃》出版於2012年,距今已經有八年之久,這八年來白夜聆的文字一直都在變化,無論文筆、情節還是深度都與當年有了很大差別,這種差別在改編劇本的過程中必然也會有所體現。
翻看了幾頁劇本後,宋野城很快發現了白夜聆對故事切入點和時間線的改動,正打算繼續細看時,忽然,他先前隨手仍在牀上的手機響了起來。
屏幕上顯示着微信視頻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