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某講故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八月十五中秋節,作爲中國的傳統節日,清華公司也放了三天的假,從八月十四到八月十六,吳啓榮和楊尚東兩個人喝的寧酊大醉,老二卻和姑娘遊花燈遊火龍,在辛鮮坊安排了豐盛得食物,從臺灣帶回來的椰子讓姑娘非常開心。
在整個大明,或許只有登萊兩地如此和諧安穩的生活,八月十六楊向東前往朝鮮,在朝鮮地區等待的是一支600人的朝鮮籍士兵,而他們的領頭人就是曾經無比支持鄭汝立的門人鄭繼願。
“先生終於見到你了。”在營地內年輕的鄭繼願迎接進來的楊向東。
“釜山地區得工作很不錯,不過你們損失也很大。”走進會議室的楊向東寬慰到。
“傷亡確實會有,不過有更多的朝鮮百姓不必再受到地主壓迫也是他們的好運氣嘛。”鄭繼願苦笑一句。“我記得鄭大師曾經說過“天下公物說”和“何事非君論”不過比起興華公司來說還是遠遠不及,我雖然沒有見過鄭大師,不過在全羅道,重大事的名聲,可以說是如雷貫耳,我也希望能在大師曾經說過的地方生活,而現在我也確實到達了這個地方,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我們發展的實在是太慢了,用了兩年的時間才發展了,不到1千人,可是我現在覺得發展的也不能太快,路必須要一步一步走但是要走的穩。雖然鄭大師的“大同契”組織擴散全國,黃海道安嶽的邊崇福、樸延齡,海州的池涵鬥,雲峯的僧人義衍等奇人謀人紛紛加盟。但是他們很多都是想撈一票的人,沒有堅定的理想和付出的努力。他們也終究是一羣烏合之衆。”
“我記得我曾經說過人要實現自己的理想,驅動的方式,最關鍵的就是理想驅動和信念驅動,你能找到信念驅動的同伴已經是萬分之一,甚至是千萬分之一,但是如果你找到這是一個信念驅動的同伴,那或許整個朝鮮都只有那麼幾個人。我很慶幸你在全羅道能找到差不多1千這樣的人這實在是難得可貴。”楊向東寬慰的說到。
“1千人還多嗎?”鄭繼願略帶自嘲的語氣說道。“我沒有去過新華公司的其他地方,最多呆的就是朝鮮偶爾會到公司總部那裏,我在那裏看到了很多這樣的人,他們聚集在一起完成那些我曾經夢想要做到的事情。二在您的身上,我看到了不是理想驅動,而是信念驅動的東西。”
“繼願,你的名字我很喜歡,我也知道你名字的含義,我一生的追求就是我的理想和我的願望被人繼承下去,我們公司幾個人看到的是更遠的東西,那是你想都沒想過的地方。”楊向東抬頭思索了一會兒,然後岔開了話題。“我知道你在全羅道的影響非常大,但是在平安道的影響就沒有那麼強烈,我想在平安到建立整個興華公司的分部。”
“需要做到這個地步嗎?”鄭繼願驚訝的看着楊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