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個成功的君主,懂得如何利用民心。他會安撫民心,甚而扶植利用宗教,讓人民甘於現狀。這樣,對現世的不滿便可寄望於來世,而非在現世中尋求暴力方法改變命運。”
《君主論》只是一本小冊子,根本沒有那麼多內容能一直講到災荒結束。所以我把它與唐時趙蕤所著的《反經》結合起來,使其更有中國特色,也可拖延更多時間。蒙遜已經在我面前完全放下花花公子的面具,聽的時候神情專注。每次聽到一個新理論都讚口不絕,不時發表自己的見解。
“民心真有這麼重要麼?呂氏父子可從未把民心放在心上。”他沉思一會,抬眼問我。
我正色道:“這便是呂氏父子失敗之處。踐踏民心者,終被民所棄。民心是水,君權爲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無論背地裏使用什麼骯髒手段,也要保持在民衆中的良好形象。”
蒙遜沉思着,若有所悟地點頭:“以宗教來安撫民心,使其不再抗爭,果真是最便捷之法。”站起身,眼帶嘲弄地嗤笑着,“呂光徒有羅什法師在側,卻不知加以利用,真是愚蠢至極。”
他在室內揹着手踱步,再看向我時,頗有深意地一笑:“他日我登位,定尊法師爲國師,全力宣揚佛法。”
我笑而不答。蒙遜日後攻佔姑臧後,的確篤信並倡導佛教,不過那時羅什早已經在長安了。蒙遜尊西域僧人曇無讖爲國師﹐也學姚興在姑臧開設譯場,譯出了《大般涅槃經》等十幾部經典佛經。
看着正在慢慢踱步,雙手扶腰舒緩筋骨的蒙遜,君主的霸氣與特質已經在他身上展露無疑。涼州在呂氏諸人手中兵連禍結,災荒豈止我現在正面臨的這場。而到了蒙遜手上,城中居民發展到二十餘萬,史書中不再有饑荒的記載。他的兒子沮渠牧犍尤好學問,重用了不少漢人大儒。拓拔北魏滅北涼時,得到的一大筆財富便是這些儒生。史書說自此以後,魏之儒風始振。可見,涼州在蒙遜手中,經濟文化都比諸呂強多了。而他對第二代的培養,也在這“老子英雄兒混蛋”的十六國中,是個異數。
《晉書》裏對蒙遜的蓋棺定論是:“蒙遜出自夷狄,擅雄邊塞。……稱兵白澗,南涼請和;出師丹嶺,北寇賓服。然而見利忘義,苞禍滅親,雖能制命一隅,抑亦備諸凶德哲矣。”
“見利忘義,苞禍滅親”,這句話把他定了型。世人提起蒙遜,便是他狡詐背信,借段業之刀除去男成,又殺了段業奪走王位。可是這些個人間爭權奪勢時使用的卑劣手段,對涼州百姓,是否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