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發兵 (第2/7頁)
朝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藍星東國之中就速來有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之傳統,只是藍星的傳統與這裏有些許出入,在藍星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主要是繼承古代的戰爭文化,這個文化是從西周開始成型的。從西周開始,對發動戰爭就有非常特別的講究。周武王之所以要討伐帝辛,就是因爲周武王認爲帝辛“失道”。因爲“失道”,所以可以理直氣壯地聯合周邊的諸侯部落,共同來討伐作爲最高奴隸主的商王。
在此基礎上,周朝建立起了一整套非常完善的人倫禮儀秩序,也就是“周禮”。周禮不僅僅規定了生活的各種規範,也規定了戰爭規範。
有人可能不理解,戰爭本來是非理性的,殘酷的,反人性的,爲什麼還要給戰爭規定規範呢?其實,準確地說,那時候所謂的戰爭,指的是諸侯之間的爭執。畢竟諸侯們都是一家人,都是在周王的統一領導下,並非是生死不容的敵人。因此,用規則來處理爭執,其實是最好的方式。
除了周禮裏對戰爭有明確的規定外,古人留下的文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種戰爭規則的痕跡。比如《曹劌論戰》中,就有幾個細節體現出來了。“公與之乘,戰於長勺”。這裏講的,其實就是古代作戰,需要專門選擇作戰地點。比如“齊人三鼓”,齊人敲了三次鼓,但是因爲魯人不動,齊人也不好進攻。顯然,這就是一種規矩。包括曹劌問魯莊公靠什麼來打仗,魯莊公講的那些理由,其實也是一種規矩。
還有,宋襄公在和楚國作戰的時候,一定要等楚國渡過河,擺好陣,再和他們打。後人不理解,覺得宋襄公迂腐。其實,宋襄公這不過是遵守那時候戰爭禮儀的表現。
這種戰爭禮儀中,就包含了“兩國交兵,不斬來使”。
雖說西周的時候,形成了一整套打仗的禮儀。但是從春秋末期開始這種戰爭禮儀就被破壞了。戰爭詭道大行其道,講究謀略,講究以戰勝對方爲直接目的,不管禮儀,不管理由。而且這種戰爭方式被人津津樂道,被人欣賞羨慕。對按照這種方式打仗的,被稱爲謀聖、兵聖、兵神、兵仙等等。
本來,在這種禮儀喪失的同時,“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也應該喪失掉的。但是,古代打仗又講究一個精氣神,講究一個英雄氣概。如果殺掉來使,就顯示出了自己的一種膽怯。而在戰場上,沒有勇猛無畏,軍隊就丟了魂,就沒辦法再打仗了。
當然了,所謂“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也不是絕對的。有時候,斬了來使並不是露怯,反而是一種顯示精神氣概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