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獨一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廚房裏,大嫂煮了一大鍋的手擀麪,那麪條也不用往盆裏盛,一人一碗就站在竈邊吸溜,不一會兒一鍋熱乎乎的麪條就能給喫個乾乾淨淨。
今年糧食豐收,家裏交了任務豬,多了幾百個公分,糧食也多分了幾袋子,日子可比往年好過多了。
秋收完後,女人在隊上上工,杜國興哥三個專門挑了幾天上山弄了不少的柴火回來,寧月知道家裏得燒爐子,還從城裏拉了不少的煤回來,屋裏都弄得暖和和的。
張大梅拘着孩子不讓他們出去玩兒,免得凍壞了手腳,一大家子就聚在正屋,炕上放着一個大火盆,裏面放着從竈裏扒出來的灰,寧月從地窖裏拿上一籃子的紅薯埋在火盆裏,她給孩子講課的時間也放在了白天,女人們在邊上剝花生或是搓棒子,孩子們就認真學習。
寧月也會給他們講一些小故事,起先是《百里負米》《鹿乳奉親》這樣的古人孝敬長輩的故事,連講了幾次後,她就讓幾個大的寫一篇故事聽後感,大的都乖乖寫了,小的們卻也沒閒着,晚上給父母端洗腳水的,錘背的,總之,故事是沒白講的。
再接下來就是《韋編三絕》《懸樑刺骨》《手不釋卷》這類的勤學故事,果然家裏的孩子們學習更加認真了,就是讓他們出去玩,他們都不動彈的。
三泉和五丫實在是太小,聽故事的時候倒是認真的很,聽完就一邊玩兒去了,寧月也不管他們,下課的時候就將紅薯扒出來,分給孩子們喫,邊喫她還邊教五丫和三泉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講雍正帝爲剩飯兩下聖旨的故事……
然後大孩子們又開始寫聽後感,會寫字的寫字,不會寫字的就用拼音,總之每個人都能寫一篇二百字以上的小作文。
寧月這些故事不僅孩子們喜歡,連幾個嫂子和張大梅老兩口都支着耳朵聽。
到臘月的時候,寧月就特意講起了“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講“君子不立危牆,不行陌路,不入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