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外門弟子 (第2/6頁)
不言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是從仙門這一方來看,他們不願交出培育良種的技藝也是有原因的。應如是在談判中反覆強調“開民智”,足以發現這件事對仙門來說意義重大。換而言之,仙門其實很清楚,人間皇朝有階級之分,喫肉喝湯的永遠都是上層階級。但仙門看重的是“人族”這個廣泛而籠統的羣體,絕不僅僅只是貴族。或許在凡塵的貴族眼中,平民百姓與牛馬無異,但在仙門看來,他們卻是一個整體。
也正是因此,仙門在等待一個“天時”,等待民衆開智開悟的“天時”。
這一點本是白紙黑字地寫在《天景百條》之上的,凡塵皇朝本不可以阻止仙家授道、子民開智。但凡間皇朝的貴族階級卻知道“愚民”政策是鞏固自身政權的最好方法,所以不知他們用了什麼手段鑽了《天景百條》的空子,致使平民百姓至今都沒能達到仙門“開智”的標準。
正如鶴吟所說,平民百姓沒有開智,這種情況下仙門傳授的育種技藝可想而知是不會流入民間的,它們將被束之高閣,高高捧起,被貴族奉爲僅有士人才能學習的“仙術”。在各地沒有戰爭的情況之下,貴族爲了擴大自己的產業,便會抬高糧價,逼死貧民,從而侵佔無主的良田。
所以才說:“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仙門的育種技藝最終只會變成貴族捅向平民百姓的一把刀。
至於仙門插手平民百姓的開智進程?這條路其實也很坎坷艱難。首先第一個問題是人口的差距懸殊,
仙家弟子總不能傾巢而出全部去民間當教書先生;第二便是九州國家衆多,每個國家的文字都不一樣,教育在沒有皇權的支持下很難推廣;第則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矛盾,仙門崇尚“清靜無爲”的思想,實際上並不完全被凡間界的讀書人認可。這種情況下仙門去教書育人,只會害了那些向學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