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鬼遊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沒有軍隊,說話的底氣都沒有。
這纔是文人在民國政壇的悲哀,精神可以不休,但難以撼動軍閥割據的現狀。也就是有了粵軍之後,孫大先生纔有了北伐的底氣。當然,這可能又是一次好大喜功的做法。因爲孫大先生在冒出這個念頭之前,粵軍根本就不具備北伐的實力。
就一個師的兵力,就算是這個師再精銳,還能和整個北洋軍隊作戰不成?
不得不說,孫大先生雖然眼界開闊,也有足夠的理想支撐,但是他的成長經歷讓他在很多時候擁有一些侷限性。說是革命浪漫主義也可以,總之缺乏理智的權衡。對於人才的眼光,更是讓人着急。
可徐世昌就不一樣了,光緒沒有被軟禁之前,他就是權力中樞的一份子,作爲翰林院的成員之一,他對於官場的認識,對人才的觀察肯定不是孫大先生能夠比得上的。而且清末,就算是清廷也開始發現封建王朝已經不得人心,改變原來的政體已經迫在眉睫。要不是王公大臣們對於權力的分配存在很大的分歧,君主立憲制說不定還真的讓清廷弄出來了。
就眼光來說,徐世昌並不會比孫大先生差,甚至在觀人方面,更是勝出不少。
可畢竟徐世昌沒有軍隊的扶持,缺乏足夠的根基。可就算是這樣,徐世昌在民國初期的影響力,也是很多軍界的大人物無法撼動的。要說臉皮厚一點,徐世昌賴在大總統的位置上不走,或許曹錕也只有乾瞪眼的份。
但他的一身閱歷如果悉數傳授給少帥,張學良只要學到其中三成,就已經不得了了。
他就曾經對張學良評論過不少奉軍的將領,比如郭松齡,他就不太看好。因爲這個人太過鋒芒畢露,可惜大帥張作霖也罷,少帥張學良也罷,都認爲郭松齡糟糕的人際關係,無法撼動其父子在奉軍之中的地位。認爲是一個可以放心使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