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馬成昆強忍着繼續欣賞仙女的衝動,收起照片說:“早準備好了,就等你的照片。”
兩人口中所說的雜誌,就是《東方日報》旗下一本叫做《東方週刊》的娛樂雜誌。這本雜誌當初創刊時,是看到《明報週刊》熱賣而跟風出版的,可惜銷量一直上不去,每期只能賣幾千份。
此時的香港,《明報週刊》可以算是娛樂雜誌中的王者,《東方週刊》辦得再好也不可能超越。康劍飛給馬成昆的建議就是,將《東方週刊》從一本娛樂雜誌轉型爲時尚雜誌,別闢蹊徑才能取得好成績。
此時的香港還沒有真正的時尚雜誌,香港人對名牌的觀念也未成形,許多年輕人的衣服不是去衣店買的,而是就近找裁縫做的。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名牌的概念被潘迪笙樹立起來,加上香港社會消費能力的大幅提升,世界各大時尚雜誌才紛紛進入香港。
康劍飛也不是要馬成昆做成純時尚雜誌,畢竟如今香港的時尚市場還處於拓荒時代,所以建議他做一本娛樂與時尚元素並重的雜誌。將原本的週刊變成半月刊,並且加大雜誌開本,使用更優質的紙張和油墨來印刷,做成一本從外型上就能區別於《明報週刊》的精品雜誌。
如今許多世界名牌都已經進入香港市場,但大多數香港人對它們並不太感興趣。一旦這本雜誌銷量提高,並且在讀者心中樹立起一定的時尚意識,必然會吸引到無數世界名牌的香港經銷商,到時廣告費肯定會賺翻。
按照康劍飛與馬成昆的約定,如果改版後的《東方時尚》(即《東方週刊》),銷量突破一萬五千份的話,馬成昆就一次性付給康劍飛3萬元的策劃費,並且《東方日報》和《東方時尚》免費爲康劍飛的電影做一個月的廣告宣傳。
康劍飛最喜歡做的就是一舉數得的事情,幫馬成昆策劃改版《東方時尚》,完全是一時興起,但做成後收穫卻不小:一可以加固與馬成昆之間的交情;二可以賺上一筆現金;三可以包裝出一個完美的趙雅之,扭轉其在公衆當中的負面形象;四可以爲自己的第一部電影免費做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