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鄉隨俗的道理她當然懂,也知道老蘇頭和父母的意願,可是秀姑頭婚落得如此下場,被休的名聲不好,鰥夫續絃容易,婦人再醮卻一向比不上頭婚,哪有什麼好人家?
寂寞太久,她也希望有個自己的家,但是,不容易呀!
“秀姑,今兒不逢集,你上街幹啥?買了這麼多東西。”兩個婦人中的趙嬸搓了搓手掌心,眼光不住地瞄向大郎身邊包袱中露出來的棉布,露出一絲嫉妒。
“沒幹啥,就是快過年了,趁着這時候的布料便宜,賣一點針線,加一點私房錢,給家裏人扯身衣裳。”秀姑不願多說,趙嬸和蘇三嬸是一丘之貉,聽到隻言片語就嚷得全村皆知,反倒是和趙嬸一起搭車的劉嫂子爲人老實厚道。
“秀姑真孝順,幾匹棉布少說得一吊錢吧?你可真捨得,掙的錢都補貼孃家了,你爹孃有福氣喲。”趙嬸的笑聲像母雞咯咯叫,“你們家的日子過得紅火,天天白米細面的不說,年年還能做新衣服,現在你回了孃家,就更加如虎添翼了,這才一個月,你就給添了兩匹棉布。周家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現在日子比不上你在的時候,後悔得腸子都青了!”
趙嬸拍着大腿,語氣誇張,充滿了幸災樂禍的味道,“我聽說啊,你在周家時,月月賺錢補貼,他們家十天半個月能割一回肉打牙祭,白米細面也能喫幾頓,現在他們買不起嘍,賺的錢只夠給周秀才買筆墨書紙。”
她其實也很眼紅秀姑的手藝,月月都賺錢呢。
“他們家四個兒子做工,一天少說兩百錢,女人做針線賣,也有進項,一個月六七兩銀子難道不夠喫喝?何況他們家還有二十幾畝地,年年都有收成。您哪,這麼說,肯定是被人哄了。”秀姑淡然一笑。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