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聽滄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林遠的想法是:在未來可能的戰爭中,航空母艦由於武器裝備無法得到補充,所以並不直接擔負攻擊任務,而是作爲整個艦隊的指揮,控制,偵察和監視的中樞,利用北京艦上裝備的無人機,對一定的海域進行目標搜索,以達成先敵發現的目的,在戰場上,利用無人機的校準,達到更加精確的射擊!
利用無人機爲地面炮兵做偵察校射是很通常的做法,可是從來沒有人利用過無人機爲海軍火炮進行校射!原因也很簡單:出現無人機的時候,海軍已經過了大炮鉅艦決勝的時代了。
1894年12月11日早上,鄧世昌帶領着第一批經過訓練的火炮操作手,登上了俘獲的日本軍艦吉野艦,在豐島海戰中,就是吉野艦打響了第一炮,在歷史上,鄧世昌的致遠艦也是在吉野艦的打擊下沉沒的,可是現在,吉野艦卻開始爲中國人效命。
吉野艦在當時也是一艘優秀的巡洋艦,它在強壓通風的狀態下的航速可以達到23節,火力上裝備速射炮。
現在的吉野艦上,有一部分是鄧世昌訓練的火炮操作手,一部分是北京艦訓練的輪機員和航海員,還有一部分,是攜帶先進通訊和測距設備的北京艦人員,林遠之所以對鄧世昌說可以精確測量距離,是因爲有北京艦上的便攜式激光測距儀。
這天早上,東海海面,風速23米,浪高02米,一架wr-30無人機率先起飛,在北京艦上空擔任中繼指揮任務!隨後,一架wr-11戰術無人偵察機起飛。
在21世紀,無人機在戰爭中的作用一直是各國軍事理論家關注的焦點,由於無人,所以無人機可以承擔很多極端危險的任務,就算有損失,也不用擔負人員傷亡——這種將會引起巨大社會壓力的後果。
儘管無人機在戰爭中的應用可以追溯到1914年,可是直到100年以後的2013年,無人機纔在航空母艦上完成起降,這裏面,除了軍事理論的原因外,也有技術上的難點。
無人機沒法像有人機那樣快速處理突發事件,無人機能像人那樣思考這種事情還僅僅存在於科幻小說中,在起飛和着艦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很多意外,這些意外不可能全部編入無人機的程序裏,而控制人員很難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意外的處置。
更危險的是着艦過程,有人機在着艦完成對準跑道,調整高度的時候,是靠人來控制的,而無人機要靠控制人員在觀察到情況之後再進行控制,這樣就耽誤了很長一段時間,如果出現攔截鉤沒有掛住攔截索這種情況,這種情況在有人機上也很常見,有人機的飛行員可以立即選擇加速復飛,可是無人機想要這樣做就有可能出現來不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