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菸盒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重生之官場風流 !
項瑾媽很快開了門,把三嬸和兒子兒媳一塊引到客廳坐下了。不一會,陳揚跟項瑾也從內院回到了客廳。因爲是一條街上的老街坊,兩家人的關係挺好的,進了客廳,項瑾很熱情的跟三嬸一家人打了招呼。
三嬸的兒子叫潘建來,三十出頭,人不高,看上去挺老實的,坐下後也不怎麼說話,倒是他媳婦長了張巧嘴,滿臉怨氣的把事情倒了出來。
事情並不複雜,潘建來是縣牀單廠的機修工,改制後,新任的領導班子不知爲何,撤掉了一條生產線,同時精簡了相當一部分的崗位。但縣裏有政策,不允許改制企業讓多餘的職工下崗,這樣一來,多出來的人就沒辦法安排了。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新任的廠領導很快就想出了一個轍:被精簡掉的職工可以主動辭職自謀出路,廠裏會發一筆錢當做是遣散費;剩下不願辭職的人員則分成幾撥,輪流上崗,沒輪上的都在家待崗,工資只發50。當然,在家這段時間,待崗人員也可以去找其他活兒幹,三嬸一家人也就是爲了這個來的。
說起來,這個法子也不是牀單廠首創的,南方早有許多廠子這麼幹了,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少。當然,站在企業的角度說,清理冗餘人員才能繼續發展,這本無可厚非。
可問題是,牀單廠的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這家企業本身就小得可憐,一共才三百人不到,按它的規模看,基本上不可能出現太多混日子的閒人,經營上也還馬馬虎虎過得去,廠裏生產的“燈花牌”牀單在省內的農村市場也算有點知名度。
陳揚的本意是想通過改制盤活引進資本,做大這家企業,哪想到接手的人,也就是那蕭海亮非但沒有繼續投入,反而剛一接手就開始減少規模了,怎能不讓人感到驚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