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們和左宗棠不一樣,是真的仔仔細細在看世界。對歐洲、美洲或許不大瞭解,但還是知道南洋的情況。
這米糧,若不能來自湘贛,就只有從南洋去找了。
朱濟世輕輕用手指敲打着桌子,靜靜地道:“貿易,就該互通有無。用廣東盛產之物,換取廣東所需之物,而非一味積累白銀。而廣東所盛產的,就是鐵器、瓷器、茶業、絲綢等物。而廣東所缺乏的則是米糧、棉花、羊毛、機器、黃銅……而這些東西在印度、在南洋、在澳大利亞都是盛產之物,完全可以通過貿易取得,不必強要廣東自產。
另外。廣東的人口其實也是過剩的。因而自明末起,廣東人就有下南洋謀生的傳統。如今南洋的蘭芳大公國就是下南洋的廣東人所立,而在南洋其他地方,廣東人、福建人也是極多的。現在十三行出口到南洋的瓷器、布匹、鐵器、漆器、茶業等物,主要都是賣給他們的。所以閩粵之民下南洋謀生,大明朝廷不僅不能禁止,而且還要鼓勵。要承認他們爲僑居外國的大明之民,應該在南洋各地建立使館,向僑民提供力所能及的保護和支持。如有可能,還應該同西洋各國簽訂保護僑民的條約,使我大明之民在海外也能安居樂業。”
向南洋輸出人口,其實也是朱濟世的既定政策。是介於移民和殖民之間的一種模糊政策。這南洋就在中國的嘴邊兒,讓西洋人搶了先實在是令人扼腕。不過眼下大明初立,還沒有用炮艦軍隊把西洋殖民者從南洋驅逐的力量。所以只能先用輸出人口的辦法搞“柔性殖民”了,等到將來有了實力,或者動武。或者比人頭,都能把洋人的勢力驅走……
不過這個想法現在只能埋藏在心底,就連左宗棠都不能告訴,更別說十三行的這些“買辦”資產階級了——萬一走漏了風聲,引起了西洋各國的警惕可就不好弄了。
“王上。這蘭芳大公國是不是應該設法併入我大明啊?”左宗棠也不知道有沒有聽明白朱濟世的話,只見他捋着鬍子思索半晌,突然將話題扯到蘭芳大公國上去了。
“這蘭芳……”朱濟世心中苦笑,自己何嘗不想讓蘭芳同大明合併?可是英國人那關怎麼過?現在的大英帝國還如日中天呢,能不得罪最好別得罪。“這蘭芳和大明是共君之國,合二爲一的時機並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