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子不可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隨着香港黑社會由百花齊放的盛世,至97迴歸後遭逢鉅變,像陳惠敏這樣一位身份跨界極多,涉獵範圍極廣的幫會大佬,可說獨一無二。
陳惠敏是新界客家人,父親是名航海員,母親是主婦,陳惠敏自少愛習武,學過‘譚家三展拳’和西洋拳擊,無心向學,16歲初中畢業便停學,認識了14k的朋友,覺得他們很威,便入了會。”
17歲陳惠敏報考警察,但因差幾個月纔夠18歲,員警部不收他,他便轉去懲教署報考獄警,懲教署收了他,那時候的獄警叫做獄吏。”他怎想到原來命運在替他鋪砌上位之路。因爲他曾當過獄吏,跟同袍關係打得非常好,幫會大哥被關進監獄,都要拜託他多關照,可在獄中少喫苦,且可享有各種福利,爲陳惠敏贏得了不少尊重。
後來他申請轉做員警,當時還沒‘臥底’二字,警察不會派臥底滲入黑幫,否則哪有黑錢收。”
“60、70年代的香港黑社會百花齊放,賊即是兵,兵即是賊,沒人可以做清官,你不去收黑錢,黑錢會送入你袋。不可以不要,收了捐作慈善,也可以;如堅持不收,便會被孤立,調去守水塘或沙頭角。”
鬥心極重的陳惠敏不甘於做個收入不高的警察。他申請做掃毒組,只要付五千元就可以進入,當時規定掃毒組三個月要換一批人,但這三個月內最少可以‘賺’一萬五千元。”
“那年代有很多粉檔,在尖沙咀海防道一帶便有幾個檔口,粉一包包的賣,有十元裝,五元裝和兩元裝。道友在後巷吸完毒便到附近的大排檔去食牛什粉,雖然一百米外就是警署,這一帶卻是警察禁區,警察不巡邏,怕嚇走道友,便沒‘片’收。”“派片”即是行賄
在當時當差是一門生意。
“如果懂得找門路,很容易就升職。例如外籍警司娶的是中國太太,那就好辦了,買一對十多二十萬的男女套裝勞力士手錶送給她,很快就可以升做沙展,做沙展三個月可賺幾十萬。鬼佬當時對外籍上司的統稱雖然有權,仍要靠本地的警員,他們連粉檔在哪裏也不知道,所以探長收的黑錢一定多過警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