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鄉小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蕭風的記憶中,殺豬過冬、醃製熏製品的場合自己從來沒有參加過,頂多就是每年臘月殺年豬的時候過過癮罷了。
蕭風希望往後每年都舉行這樣的活動,並且形成一個傳統,作爲鏡湖景區的一個特色項目來發展。
“我也到過不少地方,鏡湖景區在傳統習俗、人文環境的保護、發展上做得很好,希望能夠一直保持下去!”薛滬生在銀杏村住了大半個月了,自然對鏡湖體系的一些情況有所瞭解,委婉地向蕭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爲一個人文攝影家,薛滬生到過不少名勝古蹟、旅遊勝地進行採風,但是他發現隨着開發的不斷深入,景區越來越向錢看,很多傳統就慢慢變味了。薛滬生自然不希望銀杏村這樣一個世外桃源受到太多的商業污染,若是能夠保持現在的模樣,這對於銀杏村還是遊客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這個是自然!”蕭風用手抓過一根豬大骨,把裏面流油的骨髓一口吸乾淨,接着說道:“關於這方面,我們還希望薛叔你能夠爲我們銀杏村拍攝一系列的宣傳圖片,把更多的民俗、傳統技藝傳播出去。”
對於這位經常拎着昂貴進口攝影器材在村子裏轉悠的中年人,蕭風並不陌生,在網絡上關於他的各種頭銜可不少。
國際知名攝影家、華夏攝影協會副理事長、著名作家、著名民俗研究專家,……,隨便一個頭銜就足以讓人折服,更何況薛滬生每一個頭銜都是有真材實料的。
蕭風和薛滬生私下裏有過幾次交流,雙方對於環境保護、民俗技藝傳承等方面擁有着高度的共識,而蕭風在海州五年的學習、工作生涯又讓薛滬生對他產生了更多的認同感,兩個人相談甚歡。
蕭風知道,隨着鏡湖景區開放時間的日益臨近,各種宣傳攻勢也進入了蓄勢待發的階段,他必須充分利用手頭上的各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