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銘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事實上,在組織撤退的時候,幷州將領和官員都極爲不捨,幾乎是含着淚離開,那種痛,若是沒有經歷過,很難理解。
二一九年三月,楚國在付出一定代價後,北方軍力全部撤至弘農和長安之北,遏制各處險隘和關塞。
魏國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傾力攻打,可此時他們已經無法佔據太大優勢,楚軍防守面大幅縮小,又佔據着險關和地利,足以從容應付,雙方陷入勢均力敵的鏖戰。
消息快馬傳至揚州,吳國近乎絕望。
楚國的壯士斷腕之舉,損失巨大,可卻保全了北方的軍事力量,如今魏國欲破楚軍,那是難上加難,而這對於吳國來說無異於噩耗,他們不知還能抵抗多久,魏國如果無法迫使楚國退兵,那麼結局可想而知。
曹操也同樣知道這點,連續勒令兗州的軍力攻打南陽,可惜其力也有限,大部分主力都在北方的他,在中原的十幾萬將士全部加起來,也很難對張合把守的南陽造成太大威脅,八萬青龍軍團將士衆志成城,令其幾次進軍都遭到巨大損失。
四月末,困守會稽數月的吳國殘軍再也無力抵擋,淩統和朱然等諸多吳國大將率部突圍失敗,餘下的大部兵士投降,只剩下千餘親信隨他們退入山陰縣城。
這還是趙雲遵從王旭出征前的囑咐,在不影響戰爭形勢的情況下能放則放,儘量不殺吳國將領,因而沒有下令放箭,有意控制,不然這幾個吳國大將根本就沒有幸存的機會。
隨後,徐庶率萬人留駐山陰,趙雲則率主力兵進丹陽。
至此,吳國主力在丹陽遭到重重圍困,西有楚國北路大軍,南有楚國中路大軍,東有楚國南路大軍,形勢汲汲可危。同時,楚國持續派入大量官員,開始接掌揚州,交州軍則全面分派各地,暫時負責地方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