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山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明報》創刊之前,李華龍就清楚的和報社員工說明,不能一味迎合香港本地的居民,來自內地的香港新移民知識分子纔是本報的目標,幫助這些讀者融入香港社會,報刊要多刊登一些與香港社會有密切關係的內容,比如教導讀者如何認路、瞭解香港的法律、瞭解香港粵語方言的含義等等。
在遣詞用字方面,《明報》以粵語入文。
《明報》創刊號,頭一天送出去了五千餘份,這些報紙都是賒給經銷商的,如果賣掉了,才能拿到錢,如果沒有賣掉,經銷商會將報紙退回報社。
李華龍並沒有急着讓報社爲自己賺錢,他做好了持續虧錢的準備,在他不拿稿費的情況下,報社一年虧二十萬,他還是能夠接受的,但他希望報社成立一年之後,能夠收支平衡,有點盈利那就更好了。
不管報社將來能不能賺錢,十年之內,李華龍是不會考慮從報社拿錢的。
《明報》創刊這天,李華龍整天待在報社上班,下班後,保鏢開車載着他回家。
不同時代的兩個李華龍都算不上熱血青年,他們都很惜命,沒有想過爲了祖國上戰場拋頭顱撒熱血,他不想英年早逝,特別是他們的記憶融合之後,他想着自己能夠長命百歲,好好享受人生,他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報效國家。
李華龍很清楚這個時代的香港很亂,根本不是什麼法制社會,不小心一點,他這樣的有錢人很容易被綁匪盯上。
自從李逸松來了香港之後,李華龍每次出門都會帶着兩位保鏢,同時,他儘量避免在公衆場合出現。
李華龍下班回到家,見到父母,以及大嫂都坐在客廳,父親皺着眉頭,而母親和大嫂眼睛紅紅的,一副剛哭過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