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山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華龍親自寫了一篇文章刊登在《明報》,這篇文章的名爲《平安夜,不平安!聖誕節,何來歡樂?》。
在文章中,李華龍詳細介紹了當前香港低下階層的住房情況,建議政府設立基金,以興建多層住宅大廈,安置火災災民,以及居住在木屋的百姓,併成立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同時,呼籲政府修改建築條例,准許建高層,這樣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蓋建更多的住房,降低房屋成本,讓更多的人有房住;另外,他呼籲香港賢達之士爲災民捐款,他表示自己願意以父母的名義向災民捐款300萬港元。
李華龍去看火災現場之前,他本打算捐100萬港元的,可看到那麼多災民因爲失去房屋而痛不欲生的表情,他心裏很難過,回來寫文章時,想了想,增加200萬港元的捐款。
爲了讓更多人關注石硤尾木屋區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大火,李華龍要求12月25日這天,《明報》報紙免費供應給讀者,這天,《明報》的發行量提升至30萬份。
除了《明報》報道火災外,其它報紙也都報道了,但是《明報》的報道引起的關注度是最大,不僅引起了普通百姓的關注,還引起了港英政府的關注。
李華龍積極聯繫香港總督,在他的努力下,政府的辦事效率很快,趕在元旦之前,成立了“徒置事務緊急小組委員會”,到了1954年1月12日,就開始在災場原址興建首批六層高的住房,以安置火災災民。
香港多位富豪向災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因爲李華龍樹立的標杆,那些老牌富豪不甘示弱,有四位富豪捐款達到300萬,三位富豪捐款超過300萬,捐款達到100萬的富豪超過20位。
截止1月15日,港英政府收到4500萬的捐款,這些捐款可以讓很多災民住上樓房。
政府蓋建房子,用地不用花錢,也不用交稅,每平米的建築成本不會超過150港元,這種安置房提供給災民居住,平均每6平米可以住一個人,也就說900港元可以建一個人的安置房,4500萬能夠安置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