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山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帶着複雜的心情,李逸松成爲了太平紳士。
這些年,李家熱衷於慈善事業,不清楚情況得人會認爲李家不斷捐款會讓李家的資產縮水,但事實並不是這樣,良好的聲譽讓李逸松和三位兒子旗下的企業贏得顧客的喜愛,企業的效益因此而提升了。
李華龍擁有《明報》,李家每次捐款都能見報,李華龍捐錢最多,他的善名自然最響亮了,他旗下多家企業面對的顧客羣是普羅大衆,這些人中很多得到李華龍的幫助,他們在不喫虧的情況下,自然樂意照顧李華龍的生意。
李華龍知道不管是華人,還是外國人,普通民衆多多少少一些仇富的心態,他不希望別人說他爲富不仁,以他對香港,以及全球未來經濟的發展軌跡的瞭解,賺錢的法子實在太多了,現在每年拿出百來萬港元做慈善,不足他總資產的百分之一,他覺得這很低很低了,一點也心痛。
李華龍很清楚出頭的椽子先爛的道理,雖然他現在在香港也算是有錢有勢,但和老牌大家族相比,特別是一些英資企業,還差了一些,就算做慈善,他也不敢太招搖了,如果有人不爽,暗中給他使絆,那就得不償失了。
一個好的名聲對李華龍的事業發展有太多的促進作用了,儘管他是恒生銀行的大股東,但他依舊很容易從滙豐和渣打兩家英資銀行獲得大筆貸款,他借錢,根本不用擔心利息的負擔,雖然最近幾年,房地產的利潤下跌了一些,但是他從銀行借款發展房地產項目,開發完成後,還掉銀行的貸款本金和利息,他依舊可以獲得不菲的利潤。
當然,李華龍從英資銀行獲得貸款,不僅僅是好名聲的功勞,他旗下有很多看得見的資產,再者,他是一個有才華的人,他創作的電影劇本拍成電影,還未出現虧本的情況,這讓英資銀行的大班(經理)們非常看重他,也願意和他借錢給他。
這個時代的香港英資銀行,絕對是“高大上”的存在,普羅大衆想要在滙豐或者渣打銀行開個賬戶,並不是簡單的一件事情,借錢那就更難了,而銀行的存貸款利息都不高,如果李華龍從銀行獲得貸款,投資買地建成住宅單位,用於出租,租金足夠支付銀行的利息,專業的說,此時的香港住房的租金回報率超過銀行貸款利率。
五十年代初期,香港華人中與銀行打交道的人特別少,甚至一些從內地遷來的富裕家庭也不會和銀行打交道。
李華龍入股恒生銀行,成爲這家華資銀行的股東後,他爲這家銀行的發展提供了不少寶貴的意見,比如減低儲戶的開戶條件,還有,加大員工吸引儲戶存款的力度,人際關,能爲銀行拉來存款的員工,不僅加薪,還升他們的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