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誰說不是呀,老子前前後後調派了一個師的兵力楞是沒堵住阿列克塞耶夫。想想都窩心。”袁壽山也是好一通埋怨,然後說到正事:“參謀本部的命令過來了,讓我把裝甲師和騎一師和十一師的指揮權交給你。”
“我也收到調令了。不過不急。等明天將西側敵軍徹底擊潰再移交過來吧,我的部隊現在也過不來河,光有這幾個師也沒什麼用。”
袁壽山點點頭沒有說話。中國的軍制就是這樣,直接統兵的最高將領就是少將師長。再往上到軍長所能統管的只有參謀本部分派給他的兵力,但分派哪些部隊卻是隨機的,因爲軍長的日常的主要責任是訓練各兵種的協調作戰能力。至於兵團集羣的司令,平時手底下除了警衛排以外是沒有帶兵權的。他們想要指揮部隊只有等戰爭爆發之際,跟據參謀本部的意見,皇帝任命後才能出任一個集羣的總指揮。但手下配給哪些部隊卻又要和參謀本部進行協調。而且即便是戰時跟據需要也可能隨時有變動,就像鄂木斯克之戰一樣。開戰前騎兵軍、十一師、裝甲師被劃入袁壽山兵團,結果戰事未完。兵團編制就跟據未來戰事走向進行了調整。這樣做各兵團主官也沒什麼意見,軍隊必需受到國家控制。而對於皇帝來說,軍隊就是他李明的統治基礎,分而制之是必需的。兵者乃國家大事,生死之道不可不查呀。
袁壽山和梁華殿二人漫步在額爾濟斯河旁,閒聊着對未來戰事的看法。河那邊的建設兵團已經忙開了,勘探測量員帶着工具坐着小船來到損毀的橋墩上,進行修復前的測量和計算,其它人員也將修橋用的材料從後方向河邊運輸。
“野津將軍真當是盡職呀。”帳篷內,日軍參謀長兒玉源太郎有些嘲諷有又些無奈的說道。
哈哈――野津道貫乾笑兩聲:“不盡職又能怎麼樣?難道說你還不服氣,想再挑戰中國一次?甲午之時日本之所以能攻入中國本土,不過是藉着中國內爭不斷的局勢順勢而爲,那時的日本對手僅僅只有李鴻章的淮軍而已。前期我們是做到了,但看看後期,中國皇帝親征並立下天子詛咒,集全國之力與日本一戰,結果田莊臺慘敗、滄州慘敗。一場僅僅發生在中國奉冀魯三個省的甲午戰爭。日本就已經到了需要借款才能維持的地步,而中國呢,卻不聲音不響的買了一支龐大的艦隊。最終洗劫了整個日本海岸線。中國始終是一個大國,即便國力再弱也比日本強大的多。這就是國力的差距。叫大山岩收起他那點小心思吧。在中國這十年裏,我算是看清楚了中國。不管什麼時候發生中日之間的戰爭,也不管中國多麼虛弱日本多麼強大,只要中國願意耗下去,日本再強大也只能被拖死。如今的中國再敗沙俄,其國勢之強遠超漢唐,早已經不是已經四分五裂的日本所能仰望的。諸位看清楚形勢吧,無論東南亞還是中東。那些中國曾經的藩屬國無不再次效忠這個東方的大國,中國勢必將成爲整個東亞的領導國。中國的崛起必然會引來西方列強的干涉,因爲總是自以爲高高在上的白種人不能接受一個,看似低等的黃種人和他們平起平坐,所以未來世界格局一定是東方的黃種人與西方的白人之間的衝突。甲午一戰日本既然輸掉了帶領黃種人的資格,那能帶領黃種人擺脫白人壓迫的只有中國。既然已經是如此,爲什麼日本不能全心全意藩屬於中國呢?這纔是真正的大義所在呀――”
“野津將軍好一番義正言詞呀。我日本自有史以來數千年,從未真正藩屬於任何一國。就算中國唐朝時期,我日本與中國也是東西二皇並稱。如今就要在野津將軍的一番言詞之下,就要擯棄千年來大和民族的驕傲。向中國俯首稱臣不成。”兒玉源太郎冷笑了幾聲:“日本是一個獨立國家,從古自今皆是如此。”
哈哈哈――野津道貫突然大笑道:“既然大義你聽不進去,那我就跟你說說小道。我知道在國內有很多人說賣國賊是日奸。但你們也很清楚,我不僅沒有出賣過日本的任何利益,還爲這些曾經的俘虜在中國爭取到了一定的勞動報酬,至少他們妻女們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到是那些總叫囂着大日本帝國的所謂忠臣卻幹了什麼?大和勇士離家爲中國遠征塞外,不就圖一個餉銀豐厚可以養家餬口嗎?然而這些大和勇士用性命換回的可憐錢財,卻被那些打着爲大日本帝國崛起口號的忠臣們搜刮到了自家的口袋,來滿足他們私慾。這樣的大日本帝國不要也罷了。我是盡心爲中國做事,但也換來了自家老小的生活平靜,跟隨我的兩萬多大和勇士和他的家人們也算是衣食無憂。總比這些出外賣命。家中妻女卻被人要強的多。藩屬中國怎麼了,看看琉球、看看朝鮮、看看纔剛剛從日本奴役下向中國藩屬的阿努依人。那裏每個百姓生活的都比日本的百姓要好的多。中國人常說,百姓的福址大於天。沒錯。如果日本國民連最基本的生活保證都沒有,這樣的獨立要來幹什麼?”
野津道貫說的是事實。雖然中國發給他兒玉源太郎的餉銀沒人敢貪污,但他手下那些軍士們就沒有這麼好的事了。國內一些官僚藉口他們是爲中國打仗是日奸的言論,竟然剋扣了他們的賣命錢。這些人必竟還是少數,但兒玉源太郎和大山岩也很憤怒這樣的行爲,只是更多的時候還是勸慰將士們安心作戰。必竟他也知道,這大部分的錢財還是用在爲日本的再度崛起上。
“你就這麼不好看日本的未來?”兒玉源太郎顯的有些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