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對於殲-8i型戰機,如果是從外表和名氣上講,龍雲其實是很熟悉的。
殲-8的研發,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出於衆所周知的原因,與北方的強鄰交惡之後,華夏便長期處於面臨強大防空壓力與防空手段嚴重缺乏的雙重困境中。隨着北方強事實力的ri漸增強,大量先進殲擊機與超音速轟炸機的部署,使得華夏的戰略縱深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
反觀華夏,由於自身工業與科技基礎薄弱,長期無法爲空軍提供數量與質量都能夠滿足作戰要求的裝備。由於對空戰發展趨勢的誤判,產量達到數千架的殲-6xg能十分落後,更新型的殲擊機則長期無法實現實質xg的量產交付。
現代防空作戰是體系之間的對抗,沒有先進的防空殲擊機,單單依靠同樣仿製自蘇聯s-75系統、xg能有限的“紅旗-2型”地空導彈,與大量沒有雷達指引的各種口徑直瞄高炮的華夏,其防空能力之窘迫可想而知。
漫長的邊境線與數量稀少的防空殲擊機之間形成的突兀反差,讓軍方對新型高速截擊機的需求變得ri益迫切,於是從仿製自蘇聯ig-21的殲-7開始,科技部門開始進行放大設計,使用雙發動機佈局並加長機身,最終定型的型號就是殲-8型。
由於過分追求高空高速飛行xg能,殲-8犧牲了很多指標——實際上由於技術實力有限,就連最初追求的高空高速xg能也很難說有多理想。而且由於當時國內電子技術有限,一九六九年就進行原型機首飛的殲-8,直到一九八二年發展出搭載火控雷達的殲-8i型,纔開始具備真正的全天候作戰能力。這時候,美國的f-14已經入役十年,蘇聯的ig-29也已經進入量產準備,作爲世界上最後一種第二代殲擊機,剛剛誕生的殲-8ixg能就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
然而,儘管如此,作爲華夏曆史上自行研發的第一種殲擊機,其修長的外形與簡潔的構造,都讓所有見過的人印象深刻。儘管技術水平相當落後,但是在北方空中壓力最大的那段歲月裏,殲-8仍然是華夏唯一能夠有效攔截tu-22這樣的超音速轟炸機的殲擊機。
駕駛連雷達都沒有的殲擊機,使用極不可靠的近距導彈去尾追攻擊正以兩倍音速突防、四周密佈護航殲擊機的入侵者,聽起來似乎是十足的魯莽而輕率,卻着實是隻有捨生忘死的勇者方能爲之而戰。殲擊八型,作爲一種標誌,一種昭示一個民族走向自立圖強的標誌,在華夏人的心中自有獨特的位置。時光流轉,武器可以被淘汰,士兵也終將會老去;但是那曾經令長空變sè的不屈jg神,永遠不容被抹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