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波爾多風雲(五) (第1/4頁)
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1635年6月10ri,禮拜ri。舊大陸波爾多,天氣晴朗。
17世紀的歐洲,即使是在禮拜ri這一天,人們也是要工作的。普通老百姓不工作便沒錢喫喝,而此時因爲各種原因而逐漸富裕起來的中產階級的夫人們,卻常常在這一天約上自己的朋友,穿戴一新後便上街購買一些家裏需要的物件。
而在奢靡風氣逐漸開始流行起來的法蘭西,人們對於華美商品的喜愛程度也與ri俱增。自從棉布這種商品最先從貴族圈子裏流行起來後,一直致力於模仿貴族生活習慣的中產階級們便以百倍的熱情穿戴起了各種棉紡織品:披風、罩袍、內衣、裙子、褲子、長襪、手套等等,乃至家裏的桌布、窗簾、牀單等等都換成了棉布製品。尤其是在氣候較爲溫暖的加斯科涅地區,除了絲綢與短羊毛混紡的新毛呢外,棉布製品更是大行其道,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中產階級的消費觀是這樣,做爲一直模仿中產階級生活習慣的小市民階層們自然也不會例外。他們將自己辛苦工作而賺得的不多的錢財全部用來購買蔗糖、菸葉等奢侈品,以及數量不少的棉布製品,以迅速靠攏中產階級的生活品味,同時將自己與底層勞動者嚴格區分開來。
以上貴族、中產階級和小市民階層便是購買棉布的主力軍。當然,在價廉物美的東岸布開始出售後,也許某些相對有些閒錢的普通勞動者也可能會購買一些。基於他們龐大的基數,這部分人口的消費總量估計也不會太小。
在這天一早,位於波爾多城區內較爲繁華地帶、緊鄰帕斯奎爾家族紡織工場的棉布商店內,兩名面sè凝重的店員打開了店門,宣佈一天的工作正式開始。與以往不同的是,他們打開店門後,還在門口掛了一塊小黑板,上面用法語寫着“新到東岸白棉布,售價:9蘇6丹尼爾(1蘇=12丹尼爾)。”
這個價格是許信經過力爭後,與老帕斯奎爾等人互相妥協後的產物。原本按照這幫17世紀“買辦階層”的意思,東岸白棉布的價格將定在10蘇6丹尼爾或者11蘇,以攫取高額的利潤。不過在許信的據理力爭之下,對方終於同意將每匹棉布的價格初定在9蘇6丹尼爾(不到24元),然後視銷售情況,再逐步調整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