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靜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林錚和譚娜帶來的這些款隨身聽“樣品”當中,不乏現今隨身聽的頂級代表型號:索尼在去年推出的全球第一款採用不鏽鋼外殼、有“薄丈夫”美名的w—ex808,有索尼上個月纔剛剛推出的同樣採用不鏽鋼外殼、同樣有着“薄丈夫”之稱、號稱最大持續播放時間長達36個小時的頂級單放機w—ex1,有aiwa公司的旗艦單放機、採用鈦合金機身hs—ps1000,其他如松下、東芝、夏普等公司的代表性機型,也都有那麼一兩款,而這些機型當中的很多產品很多都是壓根沒在國內發售,售價沒有一臺低於22000日元的高檔貨……嗯,雖然不願意承認,但在90年代乃至2005年之前,在國人的印象中,似乎日本生產的隨身聽就代表着隨身聽技術和音質的巔峯。
當然,也包含價格在內。
“林先生,這些都是樣品?”望着這些“樣品”,孔曉明兩眼放光,激動的手不停的舉起又放下,竟然是激動的有些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沒錯,這些都是樣品。”林錚點點頭。
“這……這得多少錢啊,”震驚的望着裏面這10多臺、總價值超過3萬元的“樣品”,孔曉明失神的喃喃自語,“我們集團的領導要是捨得下這麼大的本錢,說不定也能推出一些精品隨身聽。”
90年代早期和中期,因爲rb和美元掛鉤的關係,rb與日元的匯率相對固定,100日元約兌換844元rb,這幾款磁帶隨身聽,即便是比較便宜的,在日本本土的售價都超過22000日元,約超過2000rb,若是通過正常渠道進來在國內銷售的隨身聽算上關稅以及國內銷售單位的利潤,動輒都在3500元以上,爲了買這幾款比較有代表性的隨身聽,林錚可結結實實的花了不少錢。
林錚倒是能夠理解孔曉明的震驚,熊貓電子集團的小家電部門除了收音機之外,也有生產磁帶隨身聽,但和林錚帶來的這些樣品相比,熊貓電子集團的磁帶隨身聽就差的太多了:塑料的外殼、沒有自動返帶能力、三個小時左右的播放時間、兩盒磁帶摞起來那麼厚的機身……和眼前這些磁帶隨身聽當中的精品相比,熊貓電子集團差的太多了。
說起這個事情,林錚其實也挺好奇的,“孔工,你們熊貓電子在小家電領域應該有比較強的研發實力吧?怎麼根據我們的前期調查,你們最貴的一款磁帶隨身聽纔不到90塊錢?難道你們就沒有想過生產一些精品隨身聽和日本產品爭搶市場?不說像日本人那樣賣兩三千一臺吧,哪怕生產兩三百一臺的,和日系低端的三百到五百的進行競爭總是可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