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射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女王陛下也感到了大土豪的威力,很無奈,總不能眼看着大英博物館淪落爲第二吧?
達爾文當上了大館長,教會領袖們遭遇重大打擊。達爾文年紀不小了,身體也不太好,外勤什麼的工作就派華萊士去執行,估計華萊士並不喜歡橡膠種植園主的工作,現在到大英博物館任職,這個大英博物館就成了宣傳進化論的大本營之一,原本的科學展的展品直接全部捐贈給了大英博物館。
唐寧與教會之間的鬥爭其樂無窮,而克里米亞的戰爭進程也在不斷地推進。
克里米亞半島的關鍵性在於俄國若取得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入口,則原本只屬於英國和法國兩國的地中海海上勢力均衡會被打破,英法兩國在這件事上有共同的利益,所以纔會那麼積極地支持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的黑海艦隊被俄國的黑海艦隊打殘,而英法聯軍的黑海艦隊又進入黑海,把俄國的艦隊全殲。
俄國和普魯士、奧地利之間是“神聖同盟”的關係。這是一個承認君權神授爲基礎的鬆散聯盟,爲拿破崙帝國崩潰之後,歐洲君主們爲了自己的統治再次建立而創建,由當時的主要戰勝國俄國的君主亞力山大一世發起。
在俄國入侵克里米亞之初,他是希望神聖同盟的國家加入他這一邊的,自認爲當初是亞歷山大一世拯救了歐洲王室,不過普、奧可不是傻子,沒事跟英法幹仗,喫飽了撐的,再加上又鄙視俄國的農奴制度,不認爲野蠻的俄國人有勝算,並沒有響應“神聖同盟領袖”的召喚。普魯士在拿破崙時代被幹翻之時也是有大量的農奴,不過他們改革了,富強起來了。不僅如此,在俄國的黑海艦隊被全殲之後,普魯士和奧地利還結成了防禦聯盟,向俄國施壓,要求他退兵。
在普、奧的壓力之下,俄國退出了一些他佔領的奧斯曼帝國的兩個地區。至此,英國首相認爲戰爭該結束了。不料,英國的輿論不贊同這麼快就結束戰爭,奧斯曼帝國還有多個地方被佔領呢,英法還沒有徹底地遏制住俄國的黑海港口,要麼就別打,既然開戰了,就乘機把俄國的軍港沒收掉,讓俄國永遠做一個陸權國家。
阿伯丁首相幾乎是被迫再次選擇擴大戰爭,英法聯軍在克里米亞半島登陸,圍攻塞瓦斯托波爾港,而俄軍則全力加強防線,克里米亞戰爭全面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