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射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維多利亞的祕密 !
馬恩倆大參謀對世界格局瞭解很深,比唐寧這個整天琢磨怎麼搞發明創造的人是強多了,至少他們對英國-波斯戰爭的過程很瞭解,這是剛剛結束的一場戰爭,表面上來講,是波斯入侵阿富汗,英國幫助阿富汗擊退波斯人,事實上是俄國與英屬印度勢力的較量,這場中亞大較量纔剛剛開始,戰爭雖然停止了,暗戰將持續相當長的歲月。
馬克思原來對英國的無節制擴張相當反感,經常在反英的美國媒體上發表諷刺英國擴張的文章,不料現在東印度公司控制權易手,而新掌權的是跟他有在紅海兩岸有祕密建國協議的溫莎大人,他的心態也就改變了。按照馬克思的戰略規劃,東印度公司可以憑藉優勢的海軍,逐步蠶食掉波斯灣所有重要的港口,爲將來把印度、阿拉伯半島的勢力範圍連成一片打好基礎。這個計劃唐寧最喜歡了,因爲陸軍的較量非常損耗財力和人力,在海軍的支持下控制港口城市代價最小。至於阿富汗的山地領土,當以幫助土著防止波斯、俄國入侵爲主,以最小的代價守住印度北方的陣地。
唐寧與英國傳統的殖民擴張主義者不同,認爲經營好當下的印度就已經很不錯了,甚至不要讓印度人發生饑荒就不錯了,所以他是不願意在阿富汗繼續佔領更多的土地。印度人總的來說還是很溫順的,只要讓他們的生活還過得去,那就不會出什麼大亂子。
爲了在這個人口巨大的國度保障好農業,需要做到三件事:第一、國際貿易自由化,最快地能解決糧食問題。對農產品的實行超低關稅,讓農業發達的地區產品能夠自由地進入到這裏。這跟傳統的保護農業的方式背道而馳,如果讓政府幹涉主義者來幹這事兒,他們總是傾向於去搞一個保護性的關稅,使國家的農業能生存,這是完全錯誤的做法,只會討好已經存在的農民,但不會使農業更發達,國際化大分工纔是趨勢,既然國家不適合搞某種農業,那就應該讓人力資源往優勢產業流動。
不過,失去競爭力的農民怎麼辦呢?那就輪到第二個匹配的項目——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能吸引大量的就業,就能促進流通,使國際或者優質產糧區的糧食以較低的物流成本輸送到各地。這一步還能促進勞動力的流通,使人力資源通暢地流向高價值農業地區去,甚至會由政府出面來支付農民遷徙的成本。
以前宗主國英國那種優先保障殖民地給英國提供大量廉價原材料的作法就要被新政策所取代了,這個對印度經濟的危害太嚴重了,是反市場的野蠻做法。三哥三嫂也是人,把他們餓着太不人道了。連肚子都填不飽的話,一切統治的手段都無法運用。唐寧親自經營的僱傭大量勞動力的工廠和企業會潤物細無聲地起到引領當地工資和福利的作用,而不是依靠強制的命令來提高福利,這種方式要比強制命令的方式好百倍。不但工人知道取捨,同行也沒什麼可抱怨的。
第三點就是現代農業,這個可以讓李比希來負責,有化肥的幫助,瞬間就能讓印度的產糧能力上一個臺階。從美國進口先進的農具也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