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射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維多利亞的祕密 !
瑞典雖然是個農業窮國,可是它的科學並不落後。首先,瑞典皇家科學院大名鼎鼎,瑞典的科學家宗師輩出,如:卡爾?林奈,奠定了現代生物學命名法二分法的基礎,是現代生物分類學之父,也被認爲是現代生態學之父之一。
又如:永斯?貝採利烏斯。當維勒製備氫氰酸的時候,他注意到儘管元素組成與李比希在前一年製備出來的雷酸完全相同,但是它們的性質卻極爲不同。這個發現挑戰了當時的主流化學界的理解,當時主流思想認爲僅當元素組成不同的時候,化合物纔會不同。隨着更多此類現象被發現,比如維勒在1828年發現尿素與氰酸銨有着相同的原子組成卻有着不同的性質,貝採利烏斯便引進“同分異構”來描述這種現象。這位瑞典化學家與英國的道爾頓、法國的拉瓦錫被稱爲現代化學之父。
有兩大位“之父”級別大科學家,足以想見瑞典科學之昌明。
除了科學方面的成就之外,瑞典的政治也在向民主過渡。在戰爭中把芬蘭和波美拉尼亞輸給了俄國之後,不滿的軍方將領迫使指揮得一塌糊塗的國王古斯塔夫四世退位,議會隨即選舉卡爾王子爲國王,是爲卡爾十三世。
卡爾十三世與表妹結婚之後兩兒子早夭,後來選定的表弟王諸儲也中風死亡,沒有了合適血緣繼承人的卡爾十三世卡爾另立儲君之際,深感拿破崙大帝對歐洲各國的影響力,於是派出大臣卡爾?奧托?莫爾奈前往法國詢問拿破崙的意願。但莫爾奈獨自行事,把王位出賣了給法國元帥讓-巴蒂斯特?貝爾納多特。這是因爲大部分瑞典軍人考慮到未來可能與俄國發生軍事衝突,因此傾向於由一位軍人出任未來的國王貝爾納多特後來獲議會選舉爲儲君;他來到瑞典後,獲卡爾十三世收爲義子,改名“卡爾?約翰”。
1812年,卡爾?約翰王儲逐漸接掌軍政大權。卡爾十三世曾期望卡爾?約翰領兵,從俄羅斯手中收復芬蘭,但他沒有這樣做。他繼續攻打丹麥,使丹麥割讓挪威,並且打敗不願和瑞典合併的挪威。
瑞典軍方將領可不是傻瓜,很快,卡爾?約翰就證明他完全不是法國人的傀儡:1813年,他使瑞典與英國和普魯士——法國的敵人結爲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崙無人可擋,這位出身奇怪的瑞典王儲的一個戰略給同盟軍帶來了新氣象——避開拿破崙,只攻擊他的元帥們。
1814年莫斯條約後,挪威議會選出卡爾十三世登上挪威王位,是爲挪威國王卡爾二世,創建了瑞典-挪威聯合。瑞典在這個“外姓王”的帶領下,雖然沒有從俄國手裏搶回芬蘭,卻得到了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