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射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當然了,這些都是嘴炮黨,誰也不敢真出兵去幫馬達加斯加,法國要是造次,恐怕戰敗之後得割讓巴黎了。俄國的海軍幾乎已經全軍覆沒,想動手也找不到趁手的工具。美國則已經是孤立主義盛行,因南北分裂反而“錯過了”被刺殺的林肯總統更是絕對嘴炮主義。
至於大清的,他甚至還沒有把握自己是不是真的完全掌握大清的政權,兵家大事更不敢輕舉妄動。
沒有殖民傳統的德國人果然很尷尬,馬達加斯加原住民有不少會語的,講英語的也有,因爲跟葡萄牙殖民地莫桑比克比較近,講葡萄牙語的也有一點,但講德語的幾乎找不出來。迫不得已,首批遠征軍只好召募一些會語、英語的德國將領和士兵。
德國人做事很嚴謹,明知絕對不可能在軍事上失敗,但參謀部還是制定了很保險的計劃,先佔領馬達加斯加西北部的該國本島之外的第一大島——貝島,以便進退自如,再徐圖西部港口城市馬哈贊加。
西部都是比較乾旱的地方,像馬哈贊加這種城市,一年之中有八個月處於炎熱無雨的狀態,嚴重製約了當地的人口發展,正是溫莎帝國擅長的海水淡化技術最有用武之地的地方,德國參謀部認爲以這種方式可以保證聯邦遠征軍能迅速在馬島站穩腳根。
德軍將與馬達加斯加王國的軍隊一步步遭遇中展示強大的軍事實力,以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只要每一次交戰都是完勝,自然就可以把平民的傷亡降到最低點,爲以後最後的首都塔那那利佛決戰打好基礎,估計這最後的決戰對方會一觸即潰。
在保守進攻的這段時間內,還能讓德國士兵適應馬達加斯加這種極端炎熱的氣候,這種事情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士兵都在“適應期”被迫從戰士轉變爲工人,戰士是不能享受空調的,以免在真正交戰中不習慣殘酷的戰場,工人則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