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射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維多利亞的祕密 !
馬克思認爲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缺點,是盲目投資導致的產能過剩,只有把盲目投資轉變爲“有計劃地投資”才能避免經濟危機週期。唐寧顯然是不能同意的,並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計劃”,國家的計劃也只是“一家之言”,怎麼能保證國家就不盲目?所以,由市場中每個自由的參與者自己對自己的計劃負責纔是真正的“計劃經濟”。由國家來替別人計劃,那叫崽兒賣爺田不心疼,那些官員在根兒上就不能替別人考慮得失的,這是人性。
曾經在1825年經濟危機時大量借錢給別的銀行的奧弗侖-格尼公司被稱爲“銀行的銀行”,不料,風水輪流轉,在1866年4月,這家銀行的銀行自己遭遇了危機,其債務高達1100萬英鎊,向英格蘭銀行求助遭到拒絕,只能慘遭破產清算。
這是一場經濟危機的發端。分析其投資失敗的原因,大體是因爲投資鐵路太多。其破產清算時,引發了英國人的恐慌,倫敦、利物浦、曼徹斯特、諾威奇、德比、布里斯托等城市的居民紛紛跑到奧弗侖-格尼公司在倫敦倫巴第街的總部去圍堵。
這時,馬克思又出來鼓吹他的“計劃經濟論”,要不,怎麼從根兒上解決經濟危機呢?唐寧的理論是:經濟危機本身是多餘產能的釋放,不需要解決,經濟發展就好像堆沙粒,沙丘不斷地增高,但誰也無法預測沙崩什麼時候到來,因爲隨着沙粒數目的增加,預測的難度會以指數級上升,很快就達到不可預測的水平。
以國家計劃代替堆沙就只能選出正方形的沙粒一顆顆地堆砌,經濟發展有可能在某方面突出,但總體上會發生匱乏。而粗放型地堆沙丘雖然有沙崩的可能,其代價卻是可以接受的,每一次沙崩之後經濟會更健康。
身爲英格蘭銀行的單一最大股東,唐寧總得爲英國的經濟危機做點什麼啊。這裏有兩個方法,一個是大規模提高工人福利,使工人在失業時也不至於生活質量大幅下降,另一個是大規模地創造就業。現在的經濟學家仍然以亞當·斯密的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派爲主,恩格斯的工黨倒是想啊,但要國會議員們同意大規模提高福利,在他們眼裏簡直跟直接搶別人的錢差不多,所以重點還得放在後面一個方案上。
別人要增加就業很難,溫莎財團做這事兒簡直太容易,只要鼓勵英國人去海外就業就行了,溫莎財團能推動的移民目的地太多了,印度、馬來亞、新幾內亞、美國西海岸、西伯利亞、巴西,要是適應德語環境,去馬達加斯加也行。英國自己的英屬北美(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新西蘭也都可以,不過,這些地方唐寧自己還沒有怎麼去經營,所以不屬於他親自推動的“移民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