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射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講起打仗來,這是它擁有戰略威懾力的一大特色,最多可以將5噸重的直升機280架沿海路投送到戰場,比如從新加坡出發到馬達加斯加,6800公里,只需要13。6個小時。從舊金山到臺灣,一萬公里,只需20個小時。這些直升機的作戰半徑又是一千公里,因此,整個地球上,溫莎帝國主義的軍力可以在24小時內部署到大部分地區。
翼地效應使飛機的效率比固定翼提高了一大截,燃料可省三分之一,不過,在非戰爭狀態下這還不能讓唐寧滿意,畢竟地球大動脈的“零燃料成本”表現實在太出色了,唐寧想讓翼地效應飛機也達到差不多的效果,他準備建造海上加氫站,在最繁忙的路線上每隔兩個小時就有一座大型加氫站,即1000公里。
大洋上,深度動不動就幾千米,理由當然這些加氫站都是浮動的,爲了固定位置,它們還必須擁有動力,以抵消被風與浪漂移。在唐寧的設計中,它們是正方形,每一個角都有一臺巨大的風車,大洋中心的風力極其暴虐,有颱風時更是如此。爲此,不敢設計成水平軸,而是平衡能力強的h型。
翼地效應飛機的消耗能力驚人,光是風車是喫不消的,因此需要各種方案配合,平臺上的建築全部覆蓋上土豪褐的鈣鈦礦太陽能轉換薄膜,房頂上還要漂着一臺巨型的水電一體化設備,既增加電力供給,又給平臺員工提供水源,根本不用海水淡化。
富餘的淡水還可以讓員工們種植各種蔬菜,這個平臺是100米乘以100米的大傢伙,一萬平米的空間足夠寬敞讓員工們發揮才智。爲了改善他們的生活,唐寧還特許把那種“年產值12萬英鎊”的聲吶漁叉技術提供給平臺上的員工,很顯然,他們很可能會向經過的補給船(不一定只是翼地效應飛機)兜售海產。
海上的工作時光可能略顯無聊,好在地效機夠快,幾乎可以讓海員們在週末回家跟家人團聚,地效機運力強,爲他們留幾個座位搭順風機毫無壓力。
海面、高空、太陽都利用上了,想必有足夠的電力一分解水製造氫?但唐寧還不知足,還有海面以下沒利用上呢。海洋是巨大的太陽能吸收器,而200米以下就是無光照區,所以溫差極大。在北迴歸線地區表面海水溫度約23至28度,1,000米深處溫度僅約4度。
利用這一千米的溫差也可以發電。具體做法是:抽取表層溫度較高的海水,使熱交換機內的低沸點液體〈例如氨〉沸騰爲蒸氣,然後推動發電機發電,再將其導入另一熱交換機,使用深層海水將其冷卻,如此完成一個循環。
這一萬平米的方塊中集中了四種發電方法,真是能源界的巔峯之作,看情況可能還能爲第三方船隻補充燃料呢,如果兩個港口之間有十個補給站,理論上船隻就可以節省10倍的燃料空間,全部換成貨物,滿滿的全是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