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射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ib版權機構的魔爪無處不在,就差手打團不能用自動化的方法查出來了。可是一旦文字內容被舉報,他們也很容易通過文字發表的時間先後得出版權歸屬結論。這是文學、音樂、畫家等藝術家的黃金時代,全靠着ib壟斷互聯網才使得這一切可行。
這是唐寧的機器大生產時代如何實現財富再分配的大戰略,因爲電子版權保護得嚴實,會催生巨量的原創內容,人類的信息消費、教育消費、藝術消費會通過這些原創電子內容把大工業生產的價值再分配到這些領域。
有了無縫的再分配,工會纔不會跟大機器生產較勁,因爲工人們很容易把自己的工作機會減少歸結爲機器的使用。機器越來越多的代替工人,而機器不能代替的就只能是藝術領域了,如果版權保護在互聯網時代失控,那藝術只能以廣告的行式淪爲實體產品的附庸。
唐寧本人極度厭惡那些專爲產品服務的廣告,所以全球最大的產品產出者溫莎系企業原則上只做兩個推廣:一、作爲信息內容、藝術內容的贊助商;二、作爲產品介紹本身的藝術化紀錄片。
他自己做到這兩點還不算,溫莎財團組織成立的消費者協會還經常給那些廣告商找茬兒,但凡這些自吹自擂的廣告有什麼不實之處,消費者協會就會揮舞集體訴訟的大棒砸向廣告商,弄得這些本來就苦逼的小廣告商們苦不堪言,只能整天祈禱上帝懲罰溫莎大魔頭。
如果說這世上還有什麼機構是專門以起訴人爲樂的話,那就是溫莎財團消費者協會了,因爲他們的經費實在是太充足了,一天不起訴就閒得蛋疼。有人說溫莎消費者協會是事實上的廣告審查機構,政府不管的廣告他們肯定管,做廣告的商家入行的第一件事就是聽行業的老人勸告,不要隨便做惡俗的廣告、誇大其辭的廣告,溫莎消協會告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