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枯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雖然三千子弟都知道這是去解救父母兄弟於倒懸,一路之上的連續奔波沒有一個人口出一句怨言,而若是號令他們以死相戰,相信他們也不會皺一皺眉頭……可精神固然可嘉,畢竟體能已到極限,能夠平安返回,沒有遭遇半路的截擊就已是萬幸,如何還能有一戰之力。
說實話,也就是寧遠城明軍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錦州哈佔的身上,因此纔沒有餘力去找蘇布地的麻煩,若不然可真夠這夥喀喇沁蒙古人喝一壺的。
可人困馬乏、即便是人人都幾乎累的脫了形卻並不是最主要的問題,找個地方休息一天,像他們這樣年輕力壯的精銳,是完全可以恢復如初。
最關鍵的是,城內的蒙古人已經沒有多餘的力量,進行一次出城之戰了。
所謂的裏應外合,就得有城內的蒙古人也出動一定的兵力,與蘇布地形成兩面夾擊,牽扯對方的力量,才能取得更大的效果。可先決條件是不能反被敵人趁機攻進城去。而這是色楞絕對不敢冒險的。
因爲此時的建昌城內,加上那些輕易不敢動用的機動部隊,總共不到五千能戰之士了,若是出城一戰,至少得有個三兩千之數纔能有所斬獲,那城內的防守力量,平均到每面城牆可就不到千人了。
這是非常危險的,色楞不敢冒這個險。
也幸虧他們叔侄沒有這個想法,否則的話,他們這回援的三千餘人馬,尚未進入建昌城,恐怕就得至少摺進去半數。
三千多兵馬,兩千多里的行程,就是想掩飾行蹤那也不是輕易做到的,何況他們縱馬狂奔,本來就一點兒也沒有掩飾的意思……難道他們就真的以爲別人都是熟視無睹嗎,尤其是這裏還正打着包圍呢,斥候更是撒出去百里,何處有可疑的兵馬路過,是否就是衝着自己這個方向而來,肯定是預先要搞搞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