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仇澤向朱平安詳細的解釋過,戚家軍訓練射手,便是在八十步外設置五尺高的木牌一面,鳥銃手三發中一,十發七中,方爲神射手。臨陣之時,鳥銃手在前,弓手在後,長槍手爲後援,刀盾手掩護側翼,曾經讓倭寇和蒙古騎兵喫盡了苦頭,就連當年不可一世的後金八旗在戚家軍的火器陣前也是死傷慘重。
可既然決定要成立火器部隊,火器的打造便是一個大問題。
明時的火槍,一般以六斤重量爲佳,消耗生鐵不計其數。四十斤的生鐵,到最後煉到七八斤的精鐵,這邊是一個巨大的耗費過程。而且,鳥銃槍管的鍛造尤其是一個要求精細的過程。
大明匠戶地位低下,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且一日爲匠戶,生生世世、子子孫孫便皆爲匠戶。到了明朝中期,匠戶已經淪爲軍鎮武官的家奴,這樣的生活狀態,怎麼能有積極性來煉製打造火器。明軍中的鳥銃時有炸膛的情形發生,便是基於這個原因。
因爲材料不足,或是工匠們無心打造,勞作時投機取巧,應付了事,造成槍管粗細厚薄不均,炸膛便是遲早的事情。也因爲如此,大明後期,軍士們對於鳥銃等火器的使用有着極強的抗拒心理。
還有一點,便是最爲重要的。一杆鳥銃,加上生鐵材料,還有耗費的煤炭、工匠的工錢和食糧以及其他的費用,成本便達到了三到五兩,其花費絕對不是一筆小數目。
錢、錢,又是錢。朱平安發現,每天一大清早醒來,第一件事情便是爲了錢發愁。有時候,他自己也會覺得好笑,明明守着萬兩黃金和數十萬兩白銀,卻花銷不出去,實在是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千人的部隊和一大批軍戶的家眷,每天的人喫馬喂都是一筆驚人的消耗。現在千戶所中已經開墾了八百餘畝荒地,今年的年景並不好,鳳陽一帶大片乾旱,好在入夏時還下了幾場雨,總算緩解了旱情,收成達到一千五百餘石,加上朱平安這半年來通過高牆衛和城中樑上購買的一些陳糧,總共糧倉中庫存的糧食有三千石。
接下來,便是數學換算的問題了。一個成年男子每年消耗糧食大約爲十石,也就是說這三千石糧食也就勉強夠兩千人食用兩個月而已,換句話說,兩個月後,千戶所的的這兩千餘人便要開始喝西北風了。
一想到這兒,朱平安的腦仁都是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