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您添蘑菇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你欠思考了,專家做研究是宏觀層面上的,你見過哪個專家到每個電廠逐一機組考察,提出解決方案的麼?”
“這個……倒是沒有。”李偉峯撓了撓頭,“那些專家們成日泡在研究室裏,就算去電廠也就去那幾個有名的大電廠,不可能爲了減少某個電廠的煤耗,刻意組團過來調研的。”
“所以說啊,就減少咱們電廠的煤耗而言,這件事不是沒法做,只是沒人來做罷了。”張逸夫拍了拍李偉峯的肩膀,一語道破天機。
煤耗降不下去,這個鍋可以大膽地扔給體制了。
爲什麼?因爲現在發電廠並非自負盈虧,煤是國家供給的,電也是國家統購統銷的,完全不必考慮成本與利潤的關係,燒多少煤都無所謂,完成生產發電任務就對了。
體制不是傻子,後來自然也發現了這個問題,隨着未來的改制,企業化管理,電廠從一個純粹完成任務的生產部門,變成了各大發電集團的搖錢樹,集團們自然會拼命想辦法增加搖錢樹的產出,縮減搖錢樹的消耗,開始自發地研究如何降低煤耗,外加大量專業人才的補充,這纔在後面那些年完成了匪夷所思的飛躍,使我國的供電煤耗達到了國際領先水準。
雖然發電集團的高收入高利潤引起了全社會的詬病,但他們終究還是做了一些實事的。
當然,那是之後的事了,現在這年頭的電廠,仍然沒有興致,也沒有條件提起對降低煤耗的興趣。正因如此,部裏倡導的“節能”精神一直止步於口號,基層電廠工作人員一方面技術有限,一方面又是喫大鍋飯的,玩了命的降低煤耗也沒人發獎金,自然沒人做這種費力不討好,又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
而那些有水平的專家,也不可能一個個電廠考察,言傳身教告訴你怎麼節能。
等等,並非悉數如此,這個時代是存在一個異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