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您添蘑菇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這才只是的冰山一角。
如果人際關係是脆弱的,只有利益穩固的話,那麼就拋出一顆足以碾壓一切蠅頭小利的炸彈吧,穆志恆不是正想要這個麼,免費送你,當是爲國家做貢獻了。
在這樣的靜默中,又是十分鐘的時間過去,每個人都在理解着字裏行間的智慧,尤其是那些來調研的廠長,則皆是從材料中尋找到了自己電廠用得上的那部分,思索其可行性,就像是一羣終於取到了真經的和尚。
終於,穆志恆沉沉放下了材料,儘量壓抑着激動的情緒發話了:“諸位,這份材料,含金量之高,理解之深,知識之淵博,已經遠遠超出了冀北電廠的情況了。不僅列出了各級別容量的機組,還談了煤種的優化方向,不到冀北,我是真不知道,一個電廠能做出這種電科院水準的報告,大家拿回去,一定要好好學習研究。”
穆志恆平常是個點到爲止的人,心如明鏡,從不過分批評,亦不過多褒揚,然而今天的場面,逼得他嚴肅批評了張逸夫,而又後激勵讚揚了張逸夫,這份報告的價值不言而喻,用字字如金來說都不過分。
穆志恆話罷,儘量平復了一下情緒後,又望向周圍衆人:“當然,這只是我一家之言,局裏或者電廠的同志看了這份報告,可有收穫?”
趙文遠早就按耐不住情緒,也跟着極其肯定地點了點頭:“收穫很大,很大。雖然穆部長已經不吝褒揚了,但我這裏還是要再稍微補充一下,這份材料最出色的地方,其實並非是探討那些技術細節,煤耗知識,我認爲最關鍵的地方是接地氣。用基層工人能看懂的語言來總結那些經驗,提出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而且對各種地域與機況的電廠都有分別討論,寫出如此全面的報告材料,怕是隻有老段纔有這個能耐了。”
趙文遠將這一切歸功於老段,倒也不是有意噁心誰,在他的認知中,能有這個能耐,又沉得住心,總結到這份上,放眼全國,怕是隻有屈指可數的三兩人,年紀該是50歲開外,張逸夫再厲害也不會有如此深厚的經驗,畢竟他只在冀北電廠呆過半年。
衆人聞言,也皆是點頭讚賞地望向了段有爲,這報告不僅技術水平高,而且字裏行間都能透露出對電廠運行的理解,藏着深刻的一線經驗,估計也只有段有爲這種既有學術基礎,又在系統內,在多地電廠都有所經歷的老同志才能總結出來的了。
被一堆讚賞的目光這麼洗禮着,老段恍然感覺自己被侮辱到了,他一輩子過來已經不圖什麼了,你們硬逼我搶功,這個晚節不保可不行,咱們得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