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媒體的首頁,或者科技專欄已經讓ada公司火了。
但科學界有句名言:一項科學實驗,直到其成果發表並被理解才能算完成。
《美國醫學會雜誌》作爲業界權威,自然也是論文投稿的首選。而在技術研發者的名字方面,楊永誠是必然首位的,拉爾夫主持着大部分工作,功勞也不小,還有尼爾森博士,他參與着最後的撰稿。
也有借用其名頭的意思,尼爾森與雜誌打過交道。雖然專業期刊比較嚴謹,但如果是幾個名不見經傳的傢伙,或許重視程度不夠。當然這只是前提,對最終判斷,看中的還是看論文質量。
有尼爾森這名熟手執筆,文章無論格式還是條理都十分清晰,對方主編也優先審閱老朋友的稿件,很快就傳回了回覆:振奮人心的突破,值得讓全世界都看到它……毫無疑問,論文被採納。
相對普通新聞報刊,投稿的論文專業性才足夠保證,它能被專業讀者瞭解以及認可,被社會認可,產生足夠的效益和影響力。尼爾森對此是信心十足的,他甚至開玩笑道:“後悔當初沒早加入。”
楊永誠說:“但你不也是參與了嗎?”
“只是前面的工作和最後面的總結。”尼爾森搖搖頭,“真可惜,無法全程目睹這項突破的發生。原以爲最快也需要幾年時間,等有空閒後,利用手頭的資源幫助你們,但現在只剩下恭喜。”
楊永誠說:“我還是得多謝你,若不然也不會這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