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楊永誠點頭:“沒問題,多謝招待。”
因爲楊媽媽身在法國的緣故,父子倆對去哪裏都沒意見。在卡梅爾的邀請下,他們便答應去他在長島的家中做客,住一晚上。在家裏沒有談工作,但關於“佔領華爾街”的事情,倒說了不少。
楊永誠也在網上了解,示威者主要通過k互相聯絡,剛開始只是各自爲政的遊兵散勇,湊對,爲共同的目的。發展到後面,有了領導者,設立了委員會,示威體系開始形成規模。
參與者們也是千奇百怪,據報道有個加拿大姑娘,原本是來美國旅遊的,後面發現機票太貴,便就停留下來,和大家一起示威……還有個女孩更奇葩,她不像那些激憤的人羣,既沒有舉標語也什麼都不說,就是拿本書靜靜看着大家,她說自己也什麼可抗議的,就是來支持大家……
除了這些,通過社交網上那個“委員會”,楊永誠看到了管理和統一思想的先兆,他們在祖科蒂公園的營地就有廚房、臨時醫院和圖書館,每天都有人宣傳和引發統一的徽章,儼然正規化。
這絕對不是媒體嘴裏輕描淡寫的“小屁孩瞎鬧”,而是已經形成規模的抗議活動,引用某位俄羅斯網友的話“區別是它發生在美國——沒有攪屎棍作祟”,所以事情就很難像埃及一樣刮成一股狂風。
……
在某種程度上,示威活動對楊永誠只是日常新聞,他不是那99%,生活該如何還是如何,昨天晚上還高調的開着蘭博基尼去參加一場富家公子哥們的party,享受生活,沒人在乎示威者。
少爺小姐們顯然都不會關心“佔領華爾街”這種無聊的事情——反對他們父母?開玩笑吧!他們寧可把時間花在討論如何花錢買遊艇、曬日光浴,明天要不要飛去巴黎喫法國菜的事情而憂傷上。
但人羣裏也顯然有另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