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暗之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ps:用了個‘七月流火’一些讀者朋友提出問題了,需要解釋下。
節選一段文字評論吧,臺~灣‘國學院’紀院長‘錯用’七月流火後,有智者作出了評論。只作探討,不做爭論,各人都有捍衛自己觀點權利,不加於他人,就是好同志:)
——在當今中國,“七月流火”早已超越了《詩經》的本意,也早已超越了那些“國學典故”愛好者們的狹隘視野。在比如古人的另一句“名言”“桃之夭夭”吧,她本是形容桃花盛開婀娜多姿的美態,但後來呢,卻被歷史演繹成了“逃之夭夭”,其含義完全是“風牛馬”的事情了。
可以看到,歷史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同一詞彙的語義語境也在發生在巨大的變化。如今,當網絡語言都能大行其道而讓“網外人”一頭霧水的今天,守殘抱缺,拿出《詩經》來說事“搞笑”,最終便不免成爲別人的笑話!人大的紀校長倡導研究國學,當然理當在國學上也有所用心,但單憑“七月流火”卻並不能斷言紀校長研究不夠,“準備不足”!畢竟,“七月流火”已經有了約定俗成的新意;畢竟,這是在歡迎臺灣新黨主席,而並非是在舉辦“國學研討會”;畢竟,人大的學院很多,紀寶成校長管理的也並非只有一個“國學院”!
當然,提出“七月流火”的“挑骨頭”嘗試也並非沒有“積極意義”。
首先,它讓衆多忙於經濟的國人想起了《詩經》,知道了“七月流火”的本意,也算是一種知識普及。’
以上來自:人大經濟論壇學術道德監督版,詳細出處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