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村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車工怕車杆,這是行業內每個人都知道的,表面上看起要求很簡單,只要稍微有點技術的工人都不敢這麼玩兒。衆所周知,十六毫米直徑,八百毫米長的細長杆在加工的過程中幾乎沒有了剛xg,即使用上跟刀架,也很難達到005毫米的jg度。這不僅對工人刃磨車刀的技術要求非常高,對工人的經驗要求同樣非常高。
行業內都知道,車工是七分刀功,三分技術,一個工人技術好不好,從他刃磨的車刀就能夠看得出來。細長杆的加工,不僅對刀具的角度要求相當高,還對切削三要素的匹配要求非常高。
必須使得轉速,喫刀深度以及切削速度這切削三要素完美匹配,只有這樣,才能夠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件的加工。
初生牛犢不怕虎,沒有退出的五個年輕車工自信滿滿地開始了他們的工作。他們認爲,這簡直是沒有要求的活,分分鐘就完成了。
而楊得志則是滿臉嚴肅地調整他的車牀,他知道,有的廠裏面八級車工的考試就是車細長杆,但是要求是不用跟刀架。原來在廠裏,他根本就沒有機會去挑戰車工的終極考試,這下,他還是想要試一下,至少不能讓那個毛孩子給看扁了。
這個時候的楊得志,根本就沒有想過,王慶豐爲了自己的面子,在雲非面前把自己說成是八級車工的事情。如果他知道,估計打死也不會去跟雲非比拼。
雲非卻隨便選擇了一臺看起來最破爛的機牀,圍着他看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氣。這可是廠裏jg度最差的一臺車牀,還是五幾年蘇聯老大哥支援過來的老設備了,誤差幾乎要達到一個毫米了。在工廠裏面也就僅僅是用來拉毛坯,對工件進行粗加工。
雲非選擇這臺設備,要麼是對自己的技術相當自信,要麼就是本來就只是作秀,到後來要是車不出來,就說設備的毛病就是了,看樣子這毛孩子還真有那麼一兩把刷子。
雲非花了起碼兩個小時來調試機牀。當然,他調試的參照物就是自己的那根用來跟其他人比賽的工件毛坯。這兩個小時,圍在他使用的機牀外面的數十個人都是議論紛紛,大多是認爲他在裝模作樣,不過那七名從國營廠出來的三四十歲的車工就不這樣認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