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曳菡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威廉·布蘭德利於1999年的特殊存在,還特指他那些在這一年裏沒有被媒體大書特書的動作,包括籌拍《指環王》、《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併購漫威,爲好萊塢引入更多的硅谷及華爾街資本,以及一些暫時還只爲少數人所知的籌劃,深深的影響了好萊塢的未來十年,甚至,未來二十年乃至更久之後,人們愕然又震驚的發現,好萊塢這些年來的一些重要發展,背後都有名爲威廉·布蘭德利的影子。
不過,無論日後媒體如何吹捧威廉的先見之明和手腕魄力,那都是以後纔會發生的事,好萊塢還不能預測到未來會發生什麼,在現在的多數人看來,1999年或許不能說是威廉·布蘭德利的失敗之年,但絕對是事業發展平淡,甚至遇到瓶頸的一年。
從威廉的個人作品上看,《相濡以血》雖然獲得了票房上的巨大成功,甚至一躍登上影史票房排行榜的第五位,但卻因爲過於照顧青少年觀衆口味而失了部分專業口碑,而且威廉在這部電影裏賣起了顏藝而不是演技,也讓不少對他期望很高的影評人非常失望,甚至有人斥責其“太過側重商業,忽略了藝術纔是電影的靈魂”。至於《搏擊俱樂部》就更不用說了,無論這部電影日後會取得怎樣的讚譽,至少在它上映的這一年裏,帶給導演和數位主演的,就只有不出色的票房和巨大的爭議。
而從威爾洛特影業的發展上看,雖然首部作品《相濡以血》讓公司賺了個盆滿鉢滿,中期財報就已經秒殺不少中型電影公司全年盈利,但在好萊塢的其他電影公司看來,取得開門紅後威爾洛特未免太冒險、太大膽,一點都不懂得什麼叫見好就收、穩步發展——投資27億美元的《指環王:魔戒再現》與投資1億美元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同時開拍,還蛇吞象般的併購了漫威,試圖在超級英雄漫改電影市場上從巨頭華納口中分走一塊蛋糕——除了籌備中的《相濡以血》第二部外,威爾洛特未來一兩年內計劃的新片竟然全是商業大製作,這種不輸一線大製片廠的龐大野心和驚人行動力,震驚了整個好萊塢。
不過目前多數的好萊塢電影公司,對威爾洛特的發展前途抱有的不是樂觀態度,而是認爲這家電影公司過於冒險,剛剛賺到一點錢就變本加厲的全部花出去,很有點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味道。
讓時間回到2000年的頒獎季。
影評人協會獎一向是最早出爐的,北美有設立獎項的影評人協會一共四十多個,不過其中有廣泛影響力的卻不多,紐約、洛杉磯、國家、廣播、芝加哥、波士頓等影評人協會在年終評選時,罕見的口風統一,對《搏擊俱樂部》推崇備至,而在上映之初票房越高遭遇爭議也越多的《相濡以血》也難得的收穫了幾句公正的評價。
《紐約客》影評人曼諾拉·達吉斯撰文稱:“雖然影片劇情略顯狗血俗套,但畫面清新配樂美妙,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的獨特鏡頭語言更是將本來單薄的故事處理的豐富而富有韻味,影片票房上更是以小搏大,投資與票房比達到了不可置信的1:29,《相濡以血》其實已經開創一種類型片的先河,爲衆多好萊塢中小電影製作公司照亮了前路。”
緊跟在各大影評人協會之後公佈提名及獲獎名單的,是有着“奧斯卡風向標”之稱的演員、導演、製片人等美國三大工會獎,和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如果說各大影評人協會更加看重影片的藝術性,審美更高端的話,那這幾個風向標類獎項,就常在藝術和商業兩條線上尋找平衡,選擇的也多是好口碑的佳作,爆米花題材的《相濡以血》斬獲了幾個最佳攝影和最佳原創配樂的獎項,《搏擊俱樂部》除了最佳音響編輯和最佳電影剪輯外,還拿到了美國製片人工會和金球獎的最佳影片提名,遺憾的是最後未能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