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極品小郡王 !
四月天,雖已過柳絮紛飛桃花滿城的春景燦爛,洛陽裏的和煦春風吹過滿城,卻仍舊留有一種春日別春的小資別調。洛陽,蒲淨寺道場,正在進行一場公講。講課的是河東名學潘夫子,來聽課的,都是些洛陽城裏的莘莘學子。
所謂道場,曾爲佛家宣講教義,舉行典禮的場合,每個寺院裏都有。魏朝重道抑佛,洛陽城裏的僧侶要麼“改行”,要麼遠足去了南齊,以至於洛陽城的大小寺廟被學者甚至是“愛國憤青”鵲巢鳩佔。魏朝重文輕武文風盛行,各家學派林立,大有知識大爆炸百家爭鳴的趨勢。
潘夫子是河東學派的代表人物,遊走天下間弟子衆多,而他最擅長的便是“樂理”,據說聽過他講樂的人,能除去內心的糟粕,人格也會得到昇華,附庸者不計其數。
潘夫子在蒲淨寺道場公講,是洛陽學界的一件大事。潘夫子此次在洛陽城共舉行三場公講,前兩場聽課者爆滿。很多學子不遠萬里而來,就是爲聽一聽潘夫子的天籟之音。不過潘夫子公講,對聽課者選拔甚嚴,以至於很多人只能擠在蒲淨寺道場外看看熱鬧,想進道場內聽課,除非有很高的學問,又或者是有很深厚的背景。
蒲淨寺的道場,並非露天,而是在殿閣之中。潘夫子一身白色寬袖長衫,正襟危坐於前,他面前的案臺上,擺放着此次公講的講義。他並非照本宣讀,而是揉雜了很多感悟在內,很多算是他的“即興發揮”,屬於“原創”。正因如此,公講才吸引人。
正對潘夫子的是排成行列,一張張雙人的案桌,每一張案桌之後,都坐着兩名青襟小帽的學子。連服裝都是統一的灰白色儒衫。學子們統一跪坐在軟墊上,雙手扶於膝蓋。
潘夫子最精於“樂理”,今日公講課題便是“四時節氣入樂理”,內容跟禮樂有關。潘夫子在上面時而語如清風,時而語如流水,侃侃而談,下面的學子們則是閉目沉思,隨着公講內容的深入而陶醉在潘夫子的講義之中。
而在一旁,有禮部派來的書記官,負責記錄潘夫子日常起居,更包涵公講的內容及熱鬧盛況。過不了多久,一本新的《潘夫子坐言起行錄》就會編著成書,這是洛陽時下最緊俏的讀物,很多無法親歷潘夫子公講的學子會買來看,用以陶冶情操,向大神的角度靠攏。
春日的上午,陽光明媚,潘夫子的公講也逐漸從簡到繁,引人入勝。而這時候,卻有一種很不搭調的聲音從學子中間響起,“呼!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