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拓跋燾見柔然可汗已死,便聽取漢臣謀士的意見乘勝追擊,領着左右軍數萬騎士繼續征討,將原本在柔然統治下的異族地區全部打了下來。
那一年,擅長畜牧、能征善戰的高車一族被打的丟盔棄甲,全員歸附;敕勒人王庭被破,魏帝統一敕勒各部,幾十萬敕勒人歸順大魏,遷至漠南一帶,爲大魏放馬牧羊。
而後花木蘭從軍的十多年間,只要軍中沒有大戰,他們就駐守六鎮,抵禦賊心不死時不時掠邊的柔然人,而皇帝只要開始徵召,他們左右軍就要輪流隨駕,一同跟着皇帝東征西討。
由於花木蘭所在的部隊大部分是鮮卑人,以機動的騎兵爲主,所以這十二年間無論是討伐夏國之戰、還是討伐北燕、北涼,花木蘭竟是一場沒拉下,軍功也一點點累升,從不入流的小兵卒一直攀升到五品的虎威將軍。
太延五年,拓跋燾終於統一了黃河流域,成爲北方真正的霸主,他聽從司徒崔浩等漢臣的建議,禁止所有胡族繼續稱呼他爲“大可汗”,而改成“天子”,以“魏”爲正統,統御諸族。
這也是木蘭辭裏爲什麼前面是“可汗大點兵”,而到了後來卻是“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的原因。
從這時候開始,需要打的硬仗就開始少了,龐大的軍費和軍中兵士太多造成的耕地荒廢成了大魏最大的弊病,於是朝中重臣紛紛聯名上奏,告誡魏帝再維持這麼多的軍隊大魏也離敗落不遠了,必須要開始還退軍還耕。
所以在那幾年,天子論功行賞,還軍歸鄉,花木蘭趁機提出卸甲歸田的要求,頗經歷了一番波折,終於回到了家鄉。
雖然只是簡單的幾句話,看起來似乎平淡的很,但花木蘭從軍的這十二年,絕非是什麼簡單的人生。拓跋燾是一位能征善戰的皇帝,花木蘭從軍這十二年中他用兵之多,足以超出許多人的想象。
無論是突厥人、匈奴人、盧水胡人、高車人、敕勒人,還是鮮卑人和漢人,花木蘭都有“打”過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