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崛起之新帝國時代 !
珉朝最後的五十年間,天災不斷,水災、旱災、蝗災在全國各地接連發生,農業生產嚴重下降,加之珉朝末期吏治,農村破產,手工業和商業凋敝,人民遭受的壓迫剝削日益加重,陝西又逢旱災,連續多年鬧災荒,土地都被皇親貴族、地主豪紳霸佔,農民大批流亡,以致於“流民”大量形成,而軍隊因將領剋扣軍餉發生兵變,大隊落草爲寇,又形成了“流寇”,流民和流寇最終形成了以李鴻基、張先仲爲首的“流賊”,而珉朝政府應對不力,終至天下大亂。
流賊之勢席捲全國,珉朝政府調集全國兵力鎮壓,一時間全國各地戰火紛起,戰爭導致人口大量死亡,瘟疫隨之橫行,在全國範圍內蔓延(有日本學者研究後認爲可能是鼠疫),軍隊也遭到了感染,戰鬥力嚴重下降,結果當李鴻基兵圍京師時,珉朝君臣束手無策,當時的思宗皇帝欲要王公大臣及貴族富戶獻餉募兵守城,竟無人應,京城遂破,思宗諡亡,李鴻基入城,登基爲帝,改國號爲“升”,並曉諭天下。
珉朝滅亡,其遺臣多人出奔邊關,經山海關守將武山貴聯絡,前往渤人處“痛哭乞師”,以求復國。時渤人領袖(渤人當時並未建國,只稱“渤海部”,首領稱盟長)穆麟德·真玉在位,擔心出兵會讓瘟疫傳入東北地區,遂不允所請,並下令封關,禁止內地人進入渤海部轄境(事後形勢的發展證明這位領袖的擔心是非常非常有道理的)。
升朝建立後,李鴻基未待統一全國,便下旨遍告天下,派遣使者前往渤海部宣諭,要渤海部象臣服珉朝一樣的臣服升朝,並獻納貢品以示歸順。真玉接見了升朝使臣,表示願與升朝和好,但稱渤人奉珉朝正朔多年,“不願改奉”,拒絕了李鴻基的要求。李鴻基聞訊大怒,親率精兵20萬前往征伐,真玉率渤海部“青龍旗”、“白虎旗”精銳騎兵8萬,以武山貴投誠的原珉軍“關山鐵騎”2萬爲嚮導,與李鴻基所部大戰三天三夜,最終李軍大潰,李鴻基僅帶千餘騎敗回北京。
擊敗李鴻基後,渤人擔心瘟疫感染,便未乘勢追擊,而仍是嚴守關隘。因珉朝正朔已亡,真玉宣佈渤海部建國,國號“渤海”,真玉稱可汗。
李鴻基敗回北京之後,因實力大損,原先的戰友張先仲趁機發難,舉兵攻打李鴻基,並在四川建國,國號“大希”,與李鴻基分庭抗禮。李鴻基當然不能承認這樣的結果,多次派兵征討,希國與升朝互相攻伐,整個中原再次陷入到戰亂當中。
張先仲爲人殘暴嗜血,喜好殺人,每攻克一地,必然屠城,各省爲其部所殺者以千百萬計,因死者過多,無人掩埋,疫病到處流行,人民死亡枕藉,一時間赤地千里,整個中原有如修羅地獄。
真玉時刻關注着中原的局勢,他有心想要舉兵南下,結束戰亂,又擔心瘟疫蔓延,殃及自身,是以雖有渤海國和珉朝遺臣多次勸說,他仍遲遲不能決定。直到一位自稱是神醫葉天來後人的女神醫葉晶到來,稱有預防醫治之法,真玉試驗無誤後,這才同意發兵南下。
此次出兵,真玉徵召了整個渤海國的軍隊,以“傾國之師”南下,其時渤海國共分八部,稱“八旗”,分別爲“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青獅”、“白麟”、“金猊”、“玄豹”,每旗精銳騎兵4萬人,合計32萬人,加上原珉軍“關山鐵騎”8萬,總計4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