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同樣還是在賢良寺的另外一間館舍內,一個年輕的文士正坐在桌前,看着一篇篇文稿。
“……霈倫之見,欲留日本,生一波折,使內外不即解嚴,以開自強之基,而公得因間以行其志。……近來外侮紛起,無歲無之。自今以往,有其極乎?霈倫每私憂竊憤,謂中土大局,雖中原無事,宵旰勤勞,而中外人才消乏,風氣頹靡,已覆盡韶光季年之習。其流極或可過之,所恃者公及恪靖二人,湘淮各營,支柱於外耳。倘再不藉攘外以爲修內計,宴安粉飾,如厝薪火上,自以爲安,一星終後,不堪設想矣。如倭事不結,彼不足爲邊患,而我得藉之以理邊防,因時制器,破格用人,凡所設施,或免掣肘。今年因俄事危迫,購鐵艦、設電音,久不得請者一旦如願以償,是其明證。北洋防軍散而無紀,諒難持久,公但慨然以倭事自任,則朝命必將以北洋全防付公,然後及是閒暇。立水師、儲戰艦,汰冗弱之防兵,罷無用之將吏,規軍簡器,與倭相持,……以公之才,左提右挈,效可立睹也。……霈倫妄意欲公全力經營,一當倭以取威定霸,可爲海防洋務作一轉捩,作一結束,地球上下萬國會同,開千古未有之局……”
張霈倫看着自己當年寫給李紹泉的信稿,禁不住長嘆起來。
張霈倫曾積極爲李紹泉謀劃了許多事情,起始之作便是對琉球問題的建言。
9072年日本明治天皇密令大山綱良,以日本“王政一新”的名義,要求琉球遣使赴東京慶賀。同時慶賀使臣中不能有久米村人士(乾國人的後裔)和親乾派人士。尚泰王因此遣尚健(伊江王子朝直)、向有恆(宜灣親方朝保)前往東京慶賀。明治天皇召見了使臣後,頒佈了詔書,改琉球國爲琉球藩,並冊封尚泰爲藩王,正式侵佔琉球(第一次琉球處分)。琉球國王尚泰派人向乾國求救,李紹泉和乾國政府均認爲沒有能力幫助琉球國王復國,但對日本併吞琉球,也拒絕承認。其時俄國佔據伊犁,兩國關係急劇緊張。俄國揚言要派軍艦襲擊乾國海岸和港口。同時,日本趁火打劫,建議乾日兩國分割琉球。在此背景下,總理衙門同日本駐華公使開始談判琉球問題。敬親王向朝廷報告,擬在修改《乾日通商條約》時,準日本人入乾國內地通商,加入“一體均沾”條款。同時簽訂條約,自光旭七年正月起,將琉球沖繩島以北歸日本,南部宮古、八重山諸島歸乾國,乾國如何存球,日本無從置喙。消息傳出,“清流”立即羣起反對。乾國朝廷旋命李紹泉統籌全局,詳議球案應否照總署所奏辦理。張霈倫致函李紹泉,建議把延緩談判琉球案,作爲發展乾國海軍的政治策略。
這是張霈倫出手做的大謀劃。在信中張霈倫直言,留日本來生一波折,將來朝廷“必將以北洋全防付公”。信中他還直斥當政者誤國。緊接着,張霈倫連續寫了三封信給李紹泉繼續出謀劃策。隨後李紹泉上《妥籌球案折》,提出“今則俄事方殷,中土之力暫難兼顧。且日人多所要求。允之則大受其損,拒之則多樹一敵。惟有用延宕之一法,最爲相宜。”主張“速購鐵甲,船械齊集,水師練成,縱不跨海遠征,日本囂張之氣當爲之稍平”。至於琉球案,原定御筆批准,三月內換約,可探俄事消息。若俄事三月內已議結,則不予批准。在中外矛盾交集、朝廷內部“清流”與保守派一系激烈爭論的複雜環境下,李紹泉和張霈倫竟能聯手,將爭論焦點悄悄的轉移到發展海軍的話題之上,可謂神來之筆。
————分割線————
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