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正象他說的那樣,“筑紫”號結結實實的捱了一枚乾國魚雷。
和新銳的“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艦不同,當年的主力艦“筑紫”如今已是步入老態,雖然在戰前對機器設備進行了一定的更新,使其勉強能夠保持設計時的最高航速,但低矮的幹舷對軍艦的適航能力帶來諸多滯礙,使得本就不容樂觀的機動能力更是大打折扣,甚至連正常的編隊轉換都需要竭盡全力才能勉強完成。
“吉野”四艦可以憑藉高航速和機動性有效的規避魚雷攻擊,但對連編隊轉換都感到困難的“筑紫”來說,只能靠運氣了。
很顯然,今天的“筑紫”號很不走運。一枚“建翼”號射出的林氏“圓頭魚雷”正中“筑紫”號的艦體中部,一聲巨響之下,“筑紫”號竟然斷成了兩截!
隨着海水的大量湧入,不到5分鐘,“筑紫”號的斷裂艦體便消失在了海面上。
看到“筑紫”號就此毀滅,緊跟在“筑紫”號後面的“高雄”號巡洋艦上的日本海軍官兵一時間目瞪口呆。
“高雄”號的艦長伊藤雋吉在心裏大罵自己的艦隊司令是個白癡,竟然讓“筑紫”、“高雄”兩艘老艦跟着參加攔截行動,看到“筑紫”沉沒,其它四艦亂成一團,伊藤雋吉忙不迭的下令轉向,打算駛出戰場。
也難怪伊藤雋吉臨陣退縮,他所指揮的這艘“高雄”號巡洋艦是明治二十二年(西曆9089年)下水的老式巡洋艦,由橫須賀造船廠建造,排水量1770噸,艦長70米,寬104米,喫水4米,在經過改裝後,裝備了4門152毫米速射炮,最高航速勉強能夠達到15節,戰力較“筑紫”爲強,但參加過苔灣海戰的伊藤雋吉領教過乾國軍艦的戰鬥力,深知“筑紫”、“高雄”兩艦面對乾國艦隊很可能會拖後退,是以打算一旦戰事不利,便退出戰場,以免得礙手礙腳。
“高雄”號藉着“筑紫”號爆炸產生的濃煙迅速完成了轉向,向豐島方向駛去,但沒走多遠,艦尾便突然爆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