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1905年簽署的《朴茨茅斯合約》最終沒讓俄國往外掏一個盧布的戰爭賠款,但鉅額的戰爭開銷本身就是一筆沉重的財政負擔。除此之外,俄國政府還得爲陣亡軍人家屬和傷殘官兵支付撫卹金,而戰後遣返人員的安置,在戰爭中遭到破壞的設施重建,這些幾乎掏空了俄羅斯帝國的國庫——無論俄民乃至沙皇本人重建海軍的願望有多麼迫切,俄國政府短期內都無法爲一減再減的造艦計劃買單。爲了維護大國尊嚴,彌補海軍的戰略劣勢,俄國海軍只好對外謀求援助。他們原本希望法國盟友能夠提供一筆貸款,但法國政府的財政狀況也不理想,而英國在日俄戰爭時期的立場又始終讓俄國人耿耿於懷。
在這個時候,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表兄弟——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主動拋出了橄欖枝。儘管德俄同盟最終變成了一場啼笑皆非的鬧劇,但兩位皇帝的會面還是促成了雙方的合作:德國銀行家們同意向俄國政府提供一筆貸款用以幫助俄國海軍渡過難關,但附加條件是這筆貸款至少要有百分之五十用於向德國船廠訂造軍艦。於是,俄國海軍代表團在德國沿海“風風光光”地走了一趟,先後與7家德國造船廠簽訂了艦艇建造合同,總共訂購了3艘潛水艇、10艘大型魚雷艇、50艘高速魚雷艇和6艘輔助艦艇。弗里德里希皇家船舶造修廠也從中獲得了訂單,部分高速魚雷艇和首艘小型近岸潛艇已向俄國海軍交貨。
鑑於沙皇俄國的政體,爲了競爭俄國海軍的後續訂單,夏樹讓弗里德里希船廠專門派人常駐聖彼得堡,他們的任務就是和俄國官員搞好關係,第一時間掌握俄國海軍的造艦計劃。由於受到了禁足限制,夏樹便讓登岸的同伴捎去了口信,沒過多久,兩名船廠代表就來到了碼頭。
在徵得凱爾斯中校同意後,夏樹讓他們登上訓練艦,但只在甲板上談話。
“因爲鉅額戰爭開銷和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持續投入,他們的財政狀況很不理想,國家杜馬第二次否決了海軍追加預算的提案,估計年內他們不會再有新的訂造動作。不過,海軍部的年輕軍官們得到了皇帝的有力支持,他們正在擬定一份詳盡、務實、全面的海軍計劃,且准許外國公司通過競標形式參與他們的海軍重建。”
兩位船廠外派代表的領頭者,一位留濃密脣胡、着裝精明幹練的中年人,簡明扼要地報告了他們在這裏收穫的情報,夏樹默默聽着,一邊思量着這個船廠外派機構的價值定位——爲了維繫它的運作,弗里德里希船廠每個月至少需要投入4000馬克,一年下來相當於建造12艘“雷電”的利潤,開銷不菲,卻也物有所值。從目前獲得的信息、鋪墊的關係網絡來看,夏樹覺得它更偏向于軍事情報結構而不是純商業性質的代表處,而軍事情報理應由政府專職部門負責蒐集。站在國家的立場,公民獲悉的戰略情報應及時提供給己方情報部門,但如果一直是無償爲之,未免太過大公無私,若能爲這個商業代表處爭取到政府的情報補助,兩者相得益彰,也是不錯的辦法。
聽完了報告,夏樹的思緒迴歸正題。1891年動工修建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是俄國有史以來堪比聖彼得堡建城的戰略工程,爲了修築這條規模和難度都十分驚人的鐵路,並不非常富裕的俄羅斯帝國已是傾盡國力。僅在1801年到1901年十年間,他們就花了14。6億盧布在這條鐵路上,遠遠超過了同期的軍費開支,而且爲了確保對這條帝國戰略命脈的絕對控制權,俄國人沒有花一分錢的外國資金,全部建設資金來源都是自己籌措承擔的。這條鐵路肯定會爲俄羅斯帝國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只要稍微想一想遼闊的西伯利亞無盡豐富的自然資源就明白了,但是,短期之內它並不能夠給俄國政府帶來明顯的收益,相反,相當長的時間裏,俄國政府還得爲這條鐵路繼續掏盧布,以建設鐵路沿線的配套設施和維持鐵路的日常運作。在西伯利亞大鐵路帶來的的繁榮之花盛開之前,它只能是吸榨帝國國庫的海綿,讓本已緊張的國家財政更加捉襟見肘。
“以你們的感覺,外國公司能否贏得俄國海軍的主力艦訂單?”
中年人和他的年輕助手相互看了看,前者先說:“以俄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現有的造船業規模,至多把巡洋艦級別的軍艦訂單交給外國船廠,主力艦……幾乎不太可能。”